醫務衛生局正在全盤檢討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結構,旨在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局長盧寵茂在最近的電台訪談中明言,當局期望將醫療安全網「織得更寬、更厚、更密」,以保障所有市民的健康權益。他指出,這一檢討並非僅僅是基於通脹等經濟因素,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各項醫療數據,以達到更合理的收費制度。
從過去的資源分配情況看,盧寵茂強調,現有的醫療體系資源使用呈現出明顯的倒三角結構,約88%的資源集中於大型醫院,而只有12%的資源投放於基層醫療,導致許多輕症患者選擇到醫院就診。這一情況不僅加重了醫院的負擔,也影響了重症患者的服務質量。因此,政府正致力於重整公營醫療「三頭馬車」,以達到更高效的服務。
基層醫療作為改革的核心概念,旨在完善基本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小病及慢性病的管理,讓市民能夠享受「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服務,從而實現及時的疾病預防和健康維護。同時,衛生署的職責則包括藥物監管、傳染病防控以及學童保健計劃等,進一步提高公共健康的水平。
在急症服務方面,盧寵茂也提到,急症室對於第1類及第2類危急病人的收費問題正在考慮中,這些病人的醫療費用有望獲得減免。他強調,對於領取綜援及高齡長者津貼的弱勢社群,以及因重病導致經濟困難的中產人士,當局需要建立相應的機制來提供支持,以確保這些人群能夠享有必要的醫療服務而不會因為高昂的費用而放棄治療。
另外,盧寵茂亦透露慢病治理計劃在推出不足一年之內已經吸引了9萬名市民參與篩查,而篩查結果顯示近四成市民存在糖尿病及高血壓的風險。他尤其提到,當局希望提高男性的參與率,鼓勵他們重視健康檢查。
至於未來的醫療資源配置,盧寵茂表示,政府正研究合併港島東、西的醫院聯網,以優化資源配置,適應未來可能的人口變化。他堅定指出,這一合併將不會導致任何醫院的消失,並將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讓市民能夠在更方便的地點獲得必要的醫療服務。
整體而言,盧寵茂所推動的醫療改革目標明確,透過檢討收費及優化資源分配,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個更為公正和持續的醫療健康體系,確保每位市民都能享受到應有的醫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