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法會完善選舉制度的變革逐漸深入,議會正邁向其最後一年的運作,在這關鍵時期,有意連任的選委界議員們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隨著2024年選舉的臨近,90個議席中由選舉委員會選出的40席議員的表現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這些選委界議員的表現與行為不時成為政界人士和媒體討論的焦點。
選委界議員是由1500名選舉委員選出的,原本旨在從宏觀的角度審視政策及議題,不受既有利益的羈絆。然而,這樣的角色定位卻對議員的能力與影響力提出了高要求。不少議員積極關注民生議題,針對公共安全等問題勇敢發聲,然而也有些議員的表現卻顯得相對低調,偶爾甚至被指責為「面目模糊」,存在感不足。
隨著選舉日益逼近,議員的一舉一動都成為政圈中的熱話。例如,選委界的尚海龍近日在立法會大會上請求提出緊急質詢,討論珠海市體育中心發生的撞人事故,並發問港府如何防範此類「黑天鵝事件」,提高市民的安全感。儘管此議題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然而大會主席梁君彥卻拒絕了這一請求,認為該質詢不具備急迫性,也未能與公眾的重大利益直接相關。
有觀察人士指出,梁君彥對急切質詢一向態度謹慎,本屆以來僅批准過一次急切質詢,主要是針對疫情相關的檢疫改善措施。對於這次珠海事件,他表示由於該事件與香港無直接關聯,因此不需迅速尋求政府回應。這一行為引發內部的不同聲音,有議員指責尚海龍的行為是為了博取媒體的注意,缺乏實質內容。
尚海龍自兩年前透過選委界補選進入立法會後,其表現受到關注。他曾在會議中以中東服裝亮相,引發議論。作為科技界的前高層,他的議題焦點包括人才計劃和創新科技。他強調將會虛心接受批評,並且重申議會應該是多元且包容的。有關他在會議上對於急切質詢的裁決,他表示會針對該事件找到其他反映渠道,並力求為議會的表現提升。
此外,本周立法會討論的「人工智能+策略」議案中,選委界的多位議員提出了若干修訂建議,然而內容大部分相似,僅是小幅度的增補。一位資深議員指出,過多的修訂案並未實質改變議案的核心,反而讓整體議程顯得繁瑣與低效,無非是為了在競選前能夠獲得發言機會。隨著選舉日臨近,新議員更會在各個平台上爭取曝光,力圖在可能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踏入2024年,換屆的戰役將是在選委界展開的激烈競爭,無論是面對民生議題的挑戰,或是技術相關的未來發展,這場選舉如同一場《魷魚遊戲》,各界議員都將進入一場不可預測的博弈,誰能在這場角逐中贏得公眾的支持,成為未來議會的重要成員,無疑是全城矚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