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選委界議員表現引發爭議 傳出連任之戰恐成大混戰

選委界議員表現引發爭議 傳出連任之戰恐成大混戰

分享:

隨著立法會的換屆逐漸迫近,整個政圈的緊張氛圍變得愈加明顯。曾經經歷制度改革的立法會,現階段正踏入其任期的最後一年,這一年對於有意連任的議員來說,無疑關乎生死,因而他們在議會內外的表現變得格外重要。在90個議席中,復活後的選舉委員會界別佔據了40席,然而,此界別的議員表現卻常常成為爭議的焦點。

選舉委員會的界別議員是由1500名選委選舉產生的,最初設立的意圖是希望這些議員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免受既定利益的影響。然而,這樣的安排卻對於這些議員的定位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當中,有些議員憑藉對民生議題的關注向選民展示敢言的形象,也有人因為跟進特定議題而獲得了媒體的關注,但更多的議員卻顯得面目模糊,缺乏存在感。種種傳聞表示,在下一屆選舉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議員因為表現不佳或個人原因,可能會失去連任的機會,而選委界的議員則被認為面對的挑戰尤其尖銳。

隨著選舉日益臨近,議員們的一舉一動都引發政界的關注。例如,選委界的議員尚海龍最近便要求在一次大會上提出急切質詢,希望能討論珠海市體育中心發生的駕車撞人事件,並詢問港府有何措施來增強市民的安全感。然而,此提議卻遭到了大會主席梁君彥的拒絕,他認為質詢並非迫在眉睫的議題,並且不具備「急切」及「與公眾有重大關聯」的性質。

對於急切質詢的批準,梁君彥向來相當謹慎。本屆立法會至今僅有過一次批准的經驗,這是一位議員在疫情爆發的第五波時所提出的改善檢疫中心管理措施的請求。而其它的急切質詢,如針對荷里活廣場斬人案的提議,則均遭到否決,梁君彥的理由是事件發生後,特首已迅速提出改善措施,因此不需要再次要求政府做出回應。有議員指出,儘管珠海事件的嚴重性不可小覷,但它與香港並無直接關係,因此急需尋求政府的立場也並不成立。此時,內地的善後工作尚在進行中,似乎也不想讓香港議會過於插手。

尚海龍作為兩年前通過選委界補選而進入議會的新面孔,雖然他在年輕議員中已獲得一定的知名度,但他的行事風格卻引起了不少的爭議。例如,他曾身著中東傳統服飾出席活動,甚至在會議上敲鑼吸引注意。對於這樣的行為,有部分議員認為他是在「博眼球」,未必是以良好形象示人。尚海龍自身表示,對於大主席的裁決他會接受,也會努力尋找其他途徑來關注相關議題,並強調立法會應當是多元化的,他的個人風格也應受到多方批評和提升。

在立法會的其他運行中,最近也有不少事件引發了議員們的熱議。例如本週一場關於「制訂『人工智能+』策略」的議案中,六位選委界的議員提出的修正案雖然數量不小,但其實內容大致相似,只是在某些方面進行了增補,並未實質上推動議案的改變。這樣的情況早在本屆立法會初期便已出現,當時大主席不得不開班教導議員修正案的合理使用。

即將到來的換屆選舉無疑是榮譽和明天的戰場,尤其是選委界的席位,將成為眾多參選者兵家必爭之地。隨著各種聲音與意見交織,許多選委界的參選者將在不久的將來面對較大的挑戰,這場新一輯的《魷魚遊戲》也許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