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法會進入最後一年的任期,選委界的議員們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90個議席中,選舉委員會界別更佔據40席,這一界別的議員表現亟待關注。由1500名選委選出的這些議員,原本期望能夠以更宏觀的視角探討問題,不過在現實中,他們的定位和實際能力明顯受到考驗。近期,多名選委界的議員因為被質疑表現平平,而成為政圈內的熱門話題。
在選舉制度逐步完善的背景下,立法會即將迎來一場激烈的選舉戰爭。議員們利用各種手段,力求提升自身的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政圈中早已流傳出來屆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現任議員將面臨連任的困難,部分原因是因為表現不佳或個人因素的影響,選委界可謂是最受影響的地方之一。
不久前,選委界的議員尚海龍就因為要求在會議上提出關於珠海市體育中心駕車撞人事故的急切質詢而引發爭議。他希望能討論港府如何增強市民的安全感,防範類似的「黑天鵝事件」。然而,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卻拒絕該質詢,認為其性質並不緊急,且與公開利益的關係不大。這一事件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特別是在選舉即將來臨之際,議員的每一次表現都被格外放大解讀。
對於急切質詢的批核,梁君彥向來持謹慎態度,至今只批准過一次,這使得一些議員對其做法感到不滿。對於尚海龍的言行,有議員批評他故意製造噱頭,甚至表示其行為並未得到同儕的認同。實際上,尚海龍自兩年前透過選委界補選入局以來,一直活躍於政壇,雖然他在人才計劃和創新科技方面有一定發揮,但行事風格卻常常引發爭議。
在立法會的會議中,議案的提出與修正頻繁,尤其是針對人工智能相關議題,部分議員提出了多項修正案。這些修正案雖然表面上看是為了增進討論的深度,但背後卻也反映出議員們在選舉前爭取曝光的心態。資深議員對此表示,自會議初期以來,過多的修正案導致質量下降,若無真知灼見,不應輕率提出修訂。
在選舉日益逼近的情況下,議會的動蕩不安和內部競爭可謂是一場未來的戰爭。自今年以來,一些議員在多場會議中極為積極發言,展現出對監察政府的職責的執著追求,但發言的質量問題卻始終無法得到圓滿解決。有人認為,特別是一些新任議員在通訊群組中頻繁分享自己的活動和觀點,讓其他議員感到厭煩,質疑其用意。
總的來說,隨著明年立法會的換屆來臨,選委界的競爭越發激烈,未來無論是資深議員還是新人,都必須思考如何定位自己,展示真實的能力,以迎接這一權力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