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些新興技術日漸融入我們的生活,從根本上改善了人們的日常體驗。在香港,職業訓練局(VTC)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工程學科的師生積極探索這些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幫助社會中的不同群體。
近期,IVE工程系的約十位學生參與了一個由VTC與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共同籌辦的互動AI遊戲體驗活動。這次活動旨在向屯門區內20多位接受托管服務的小學生推廣精神健康,透過富有創意的AI遊戲來緩解他們的學業壓力。在活動中,學生們的設計不僅讓小學生們享受到遊戲的樂趣,也激發了他們對數位科技的興趣和認知。
IVE(李惠利)工程系的高級講師陳逸寧表示,這次活動中,學生合共為YWCA開發了十款富有創意的互動遊戲,例如「AI氣墊球」和「AI貪食蛇」。這些遊戲不僅能讓學生們實踐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還藉此回饋社會,傳遞關愛及共融的精神。
其中,張力文(Vincent)是IVE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學高級文憑的學生,他設計的「AI動感氣球」遊戲引起了學童們的廣泛關注。該遊戲的AI鏡頭能準確捕捉玩家的手部動作,當玩家的手指「觸碰」到螢幕上的氣球時,氣球便會被戳破。遊戲設有限時挑戰,戳破越多氣球就能得越多分數,隨著分數增加,氣球的移動速度也會不斷加快,為遊戲增加了挑戰性和趣味性。
參與試玩的學童紛紛表示,這款遊戲不僅操作簡單、富有趣味性,還能有效幫助他們舒緩學習壓力。在Vincent陪伴學童們玩遊戲的過程中,他還不忘向他們介紹遊戲背後的設計理念及原理,這樣的互動大大增強了小學生對編程和機械人技術的興趣。
除了「AI動感氣球」之外,IVE學生還設計了其他受到學童歡迎的互動遊戲,包括「AI貪食蛇」,此款遊戲鼓勵學童在避開障礙物的同時控制角色進食得分,還需注意角色的體型及轉動方向,考驗了學童的反應能力和策略。另一款「AI氣墊球」的遊戲設計了雙打模式,使學童們能夠互相競爭,提高了遊戲的趣味性。
小朋友在活動中不僅感受到新奇的遊戲,還反映出對於使用人工智能和程序開發的興趣有了顯著增長。「平常在學校只會使用電腦來上課,從來沒想過可以與電腦鏡頭互動學習,這個過程既放鬆又有趣!」一位參與的學童如是說。
除了為小學生開發遊戲,Vincent還將他的所學回饋社會,以幫助更多需要協助的人。他在課餘時間擔任義工,為兒童和青少年服務,並善用自己的技能設計「IoT自動洗衣系統」,旨在改善獨居老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質素。Vincent分享道,一次探訪獨居長者時,他的一位婆婆告訴他操作洗衣機非常複雜,這令她每次洗衣時都感到困擾。於是Vincent便設計了這套系統,讓長者只需按下按鈕,系統便會自動為她完成洗衣的設定。
Vincent的努力得到了婆婆的讚賞,她表示這套系統不僅簡單,還能節省她大量的時間,這種回饋使Vincent感到深受鼓舞。他期望未來能夠繼續深入研究機械人學和自動化系統,致力於幫助大眾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進一步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透過IVE學生的努力,我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不僅限於實現個人的興趣和技能,更能在社會中發揮積極的影響力,倡導共融和關愛的精神。這不僅是對未來的展望,也是對當下社會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