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財政連年赤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計本年度財赤將高達千億元,這一驚人的財務狀況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身為行政會議成員的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近日在專欄中針對香港的財政狀況發表了見解,建議在未來兩年內,政府必須制定明確的開支減少計劃,以切實解決現有的財赤問題。
根據張宇人的觀點,政府應以「本屆財赤,本屆處理」的原則,積極面對當前的財政挑戰,這意味著本屆政府必須主動承擔和解決當下的赤字,而不能將這一責任推卸給下屆政府。他強調,這樣的財務節流措施必須兼顧,不影響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對市民的承諾和質量。
為了有效推進這一目標,張宇人提議成立一個由立法會內有商界背景的議員組成的「監督委員會」,並自薦成為其中一位監督員。這個委員會的核心目的是監督政府各部門執行「瘦身」計劃,確保各項開支能夠真正在兩年內每年減少4%或5%,或者在此期間合共節省8%至10%的經常性開支。倘若某些部門無法達成這一儲蓄目標,則應由該監督委員會進行覆查和指導。
在具體建議方面,張宇人指出,政府各部門應負起各自的責任,自行計劃減少開支的具體措施。他提到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成立了一個獨立於政府的組織,對其政府運作進行了全面檢視,這樣的做法同樣可以在香港實施,以提升政府運作的效率,並減少浪費。
在教育領域,張宇人進一步指出,儘管港島及九龍的學童人數持續下降,但政府在教育上的開支卻正在不斷增加。例如,以2007/08學年的資料為例,小學和中學的經常性開支分別為110.5億元及180.3億元,而到了2023/24學年,這一數字已上升至260.6億元及330.3億元,增幅之大令人驚訝。他質疑「小班教學」在學生人數減少的情況下是否依然適宜,並建議政府可以考慮通過提高每班的學生數量來進行教師人力資源的整合,以更有效利用資源。
此外,張宇人還提到醫管局面臨的經常性開支問題,呼籲相關部門進行深入檢視,分析其支出結構。他指出,醫管局常受到「肥上瘦下」的批評,這意味著高層的薪酬與基層員工的待遇有所不均,因此必須對薪酬調整加以重視,確保公平性和合理性。
綜合上述建議,張宇人強調,香港的財政改革需要一個系統性的方案和有效的監督機制,唯有如此,才能在面對財赤問題時,讓政府和市民獲得雙贏的局面。面對龐大的財赤,推動開支減少成為當務之急,各界理應攜手合作,為香港的財政未來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