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及其兒子詹劍崙,因涉及重大詐騙行為,近日遭區域法院裁定罪名成立。該案起源於約10年前,當時他們與同謀人士馬鐘鴻串謀透過一項秘密的「買殼」協議來操控上市公司亞洲資源,並透過這一非法方式來增加公司的股本,詭計得手後,兩父子的非法得益超過4,200萬元。
根據控方的指控,詹培忠與詹劍崙在這段時間內隱瞞了關鍵的合作協議,導致聯交所以及該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股東未能獲得完整的資訊,最終使其蒙受損失。法官練錦鴻在判詞中表示,該案件的嚴重性不容小覷,並指出該等行為均屬於串謀欺詐的範疇。詹培忠及詹劍崙均選擇不求情,此行為意味著他們已無悔意,且表明他們對自我行為的認知與意圖。
與此同時,該案中還涉及一名65歲的女子王蓓麗,該女子被控一項洗黑錢罪。此案的審理持續進行,最終法庭決定將詹培忠父子及王蓓麗押後至下個月8日進行求情及判刑。
據了解,詹培忠在審理過程中,承認他於1998年或之前曾有三項不良紀錄,而這些過去的污點似乎並未影響法院裁定他們的罪行。練官在判詞中批評詹培忠及其他同謀者根據各自的利益,私下操控股東權益,甚至利用上市公司來達成個人目的,讓該公司成為他們謀取私利的工具。官員指出,該行為不僅影響公司的正常運作,還損害了其他小股東的權益,使其失去了迫使收購的選擇權。
詹培忠及詹劍崙的行為引起社會強烈關注,許多股東亦表達了對於自身權益被侵害的憤怒。法庭上,控方將於下次聽證會上再次申請對詹培忠的資產進行充公,這對詹家父子而言將是一重重大打擊。該案中涉及的所有證供及書面記錄,均表明了詹培忠在這整個計劃中的主導地位,並進一步說明了他未向聯交所報告的故意,直接違反了法律和商業道德,最終使其陷入重重困境。
隨著案件的進一步發展,不少法律專家預測,該案可能會引發對於香港上市公司運作及監管的更深入反思與檢討。詹培忠父子在此事件中的角色與行為,無疑稱得上是在金融市場運作中,一次令人警醒的教訓,亦反映出需要加強財務透明度、保障小股東利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