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明愛向晴軒今日(21日)釋出的調查結果,該機構在過去一年接獲1,779宗求助案件,這些案件均涉及自殺風險,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53宗,增幅達34%。這一數字相較於2021-22年度則上升了1,116宗,增幅更是高達169%。在這些危機求助案例中,約38%的求助者(共676宗)因財困而求助,顯示出經濟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聯繫。
明愛向晴軒指出,在調查的三個年度中,受債務困擾的求助者比例始終超過三分之一,且有持續上升的趨勢。這些求助者中,約80%為債務人,60%為男性。相對而言,債務人的家屬則多以女性為主,佔比高達88%。遭受債務困擾的年齡層以30至39歲的年輕成年人居多,這一階段通常是他們建立家庭及事業的黃金期。因此,面對財務壓力,許多人的人生規劃受到嚴重影響,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進一步增強了其自殺的風險。
求助者所承擔的債務金額差異頗大,從幾萬至接近千萬不等。接近六成的高危案件中,求助者的欠債金額約在50萬元或以下。造成這些債務的主要原因各異,當中經濟困難(如低收入、工作不穩、家庭突變等)與賭博行為分別佔22%及20%。另外,由於經營及投資失利、失業及受到騙案影響而產生的債務問題,也只是這一問題的冰山一角。
明愛向晴軒的求助者李先生透露,他的債務情況曾高達60萬元,這一切始於他因生活開支而向銀行借貸,但面對高壓的還款壓力,他的情況逐漸惡化。在探索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李先生不幸陷入了一家中介公司的騙局,進一步導致他的財務困境惡化,最終使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然而,李先生選擇了求助,他打了明愛向晴軒的熱線,得到了社工的即時情緒支持與債務輔導服務,讓他得以重新振作起來。
李先生對於面臨相似困境的人士寄語,希望他們能勇敢地尋求幫助,向身邊的人或專業輔導人員傾訴自己的困境。他深知債務所帶來的心理壓力與絕望,他表示:「如果那晚沒有打電話,我可以幾乎肯定我會選擇自殺。」儘管他的未來仍然充滿挑戰,但有了支持,他不再感到孤單。
明愛向晴軒強調,面對債務困擾的人士,往往因為愧疚或擔心家庭關係的惡化而無法向家人求助,這樣的情況使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為此,明愛建議,債務人及其家屬在問題出現的早期階段就應及時尋求專業的協助,並提倡家庭成員應多表現理解與支持,而非責備。
如需協助,明愛向晴熱線:18288,明愛財困壓力輔導專線:31610102,期待有需要的人士積極求助,從而改善自身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