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底,香港政府正式提出了關於「簡樸房」的新規管制度諮詢文件,目的是針對居住環境的改善和規範。這份文件中明確建議「簡樸房」的樓面面積不得低於8平方米,並且要求樓底淨高度至少為2.3米。除此之外,對於窗戶的設計也提出了具體要求——至少要有一扇窗戶是朝向外部,而不是封閉在圍封天井內。這一系列的標準旨在提升劏房居住環境的質素。
香港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為了制定這些標準,政府進行了顧問調研,發現目前約有四分之一,即約26%的劏房不符合既定標準。如果將最低面積設定為10平方米,根據調查結果,將有高達一半的劏房不符合標準;而若設定為7平方米,則約有16%的劏房會被排除在外。為了平衡各方意見,政府在制定標準時也與不同政黨及專業團體進行了多次會議,最終決定以8平方米作為新的基本標準。何永賢形容這一過程就如同一場「社會壓力測試」,必須考慮到制度實施後社會的接受程度及消化時間,以便能夠有效推行。
他強調,目前這一規管制度仍處於諮詢階段,隨時可能根據社會及專業意見進行調整。根據最新計劃,政府將於12月正式展開針對住宅樓宇的出租制度諮詢,力求在明年內完成劏房的立法工作。這一系列步驟不僅是為了改善劏房的居住質量,也在努力逐步取締現行不規範的租房現象。
面對近期出現的租戶被迫遷離的情況,何永賢指出,政府在本月初接獲了兩宗相關的投訴,租客反映業主以要改裝成「簡樸房」為由,要求他們搬遷。他強調,這一規管制度的諮詢仍在進行,租戶在碰到此類問題時,應該及時求助於社工隊,政府目前有多個社工隊伍正在主動聯絡租戶,協助提供搬遷選項,並確保租戶的權益得到保障。
除了關於「簡樸房」的計劃,政府還提及了其他房屋供應的措施。明年將有2.1萬的過度性房屋單位投入使用,並在2026至2027年內計劃供應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以應對持續增長的住房需求。何永賢重申,政府正在積極尋找土地資源,並希望在未來十年內,能夠滿足約30萬個新公屋單位的需求。
最後,何永賢針對彩虹邨的重建計劃也表示樂觀。他透露,重建後的彩虹邨預計會有50層高,並表示將重視如何保留邨內的著名打卡景點彩虹牆,並承諾會以另一種形式保留和呈現這一文化符號。這展現了政府在改善市民住房環境的同時,也對地方文化的關注和尊重。通过這些措施,政府希望能夠逐步改善香港的住房環境,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