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於上月底正式提出「簡樸房」的規管制度,並發佈相關的諮詢文件,這一舉措旨在改善劏房的居住條件,確保住戶能享有基本的生活品質。根據政府的建議,「簡樸房」的樓面面積需至少達到8平方米,樓底淨高度則需不低於2.3米,且必須設有至少一扇朝外的窗戶,而不應面對圍封的天井。針對那些不符合標準的單位,業主必須進行改建。申請這項諮詢將於12月2日正式展開,並持續約兩個月。
在日前的電台節目中,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提到,在設置標準時,顧問團隊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香港約26%的劏房不符合環境要求。如果將面積標準提高至10平方米,則會有近一半的劏房不達標;而若降低至7平方米,則約有16%的劏房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團隊最終決定以8平方米作為最低標準,希冀能在不同利益之間達成平衡。他形容這一過程宛如進行一場「社會壓力測試」,旨在確保新制度在推行後對社會的影響能夠容忍,並給予時間讓社會逐步適應。
在這次諮詢過程中,房屋局對外保證,「簡樸房」規管制度仍在咨詢階段,未來可能根據收到的意見作適當調整。何永賢表示,當前有約3萬多間劏房需要符合新規標準,這些單位佔據了香港房屋市場的一部分,隨著明年預期增加的公共房屋供應,包括2.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和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政府計劃逐步取締過去的劏房,以改善居住環境。
此外,她也指出,在目前的諮詢過程中,社會上已接到一些關於租戶被迫搬離的投訴。針對此類事件,何永賢提到,差餉物業估價署已收到兩宗投訴,業主以改建為由要求租戶遷出,並提醒業主注意,在諮詢期間勿輕易驅逐租戶。針對有需要搬遷的住戶,政府已經安排了社工團隊提供支援,協助居民妥善處理搬遷事宜。
最後,何永賢強調,這一規管制度的推動不會急於求成,政府會秉持穩健的時間表,確保立法後留有足夠的時間讓業主適應新規定,並給予必要的登記與寬限期。此舉不僅是政府致力於改善住房條件的體現,同時也是對住戶基本生活權益的保障。香港的住房問題,特別是在劏房絡繹不絕的狀況下,亟需如此的改革來達成更高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