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於上月底公布了「簡樸房」的規管制度諮詢文件,這份文件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文件中建議「簡樸房」的樓面面積最少需為8平方米,並且要求樓底淨高度至少達到2.3米,至少配備一扇不面對圍封天井的窗戶。這些標準的設定旨在提升劏房的居住質素,並保障租戶的基本居住權益。同時,對於不符合標準的「簡樸房」單位,政府將要求進行改建,並且從12月2日起展開為期約兩個月的諮詢工作。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節目中提到,目前調查顯示,約有26%的劏房,即超過三萬個單位並不符合這些新標準,這意味著若以10平方米為標準,將有大量的單位面臨整改的壓力。他提到,經過與政府顧問的深入研究和數據分析後,團隊決定將標準訂為8平方米,以平衡社會需求和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在過程中,他們亦與多個政黨及專業團體進行了會議,聽取不同意見,確保方案的公開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何永賢強調「簡樸房」的規管制度目前仍在諮詢階段,未來可能根據收到的意見進行調整。此外,政府計劃於明年內完成劏房的立法工作,以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
在討論「簡樸房」的過程中,有兩宗懷疑租戶被迫遷的投訴引起了關注,這些投訴源自業主借改裝簡樸房為由要求租戶搬遷。何永賢提醒業主,在政策未完善之前,不應草率要求租戶搬遷,並表示租戶的權益會受到保障。政府設有多個社工隊伍,各隊伍會主動聯絡租戶,為需要幫助的居民提供支持和協助搬遷的方案。
他指出,生活條件的改善不可以一蹴而就,而是需循序漸進,政府會制定穩健的時間表,確保在立法後會有足夠的登記期和寬限期予業主,使他們能夠適應新規定。
除了簡樸房的討論,何永賢還提到其他房屋政策的發展計劃,強調政府對未來公屋供應的信心,並表示未來有望提供更多的過渡性房屋以滿足居民需求。他指出,政府手頭上有足夠的土地資源,計劃將在未來十年內建造308,000個公屋單位,以應對日益增加的住房需求。
隨著新政策的逐步推進,社會各界對如何改善居住環境充滿期待,期待政府能在新的規管制度下,為香港的住房問題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