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香港政府正式提出「簡樸房」規管制度的諮詢文件,旨在為現有的劏房市場設定明確的標準,以改善香港居民的居住環境。文件建議「簡樸房」的樓面面積至少應為8平方米,且樓底淨高度需達到至少2.3米,並要求至少有一扇窗戶不應朝向圍封天井。這些標準的提出,旨在提升劏房的基本生活條件,並針對不合格的單位,政府計畫在12月2日起展開為期約兩個月的諮詢工作,進行深入的社會對話,以達成更合理的規範。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多個公開場合強調,當前提出的簡樸房規管制度仍在諮詢階段,未來仍有可能進行調整。他表示,通過顧問公司進行的調研顯示,目前香港約有26%的劏房,即約三萬多間不符合這些新標準。如果面積標準規定在10平方米,則不合標準的房屋比例將上升至一半,而若將標準設定為7平方米,則約16%的劏房將不合格。因此,經過多方考量與失去的社會壓力測試,最終選擇將標準設置為8平方米。
除了法律標準的檢討,何永賢在市民關心的租戶權益問題上也表達了政府的關注。他指出,近期已有兩宗投訴,指業主以改裝單位為由要求租戶搬遷。在此背景下,何永賢呼籲業主應注意,現行的諮詢仍在進行中,並提醒需要搬遷的租戶可以透過社會工作者獲得協助。政府的計劃不僅僅是立法,更有意願在推進過程中為居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確保他們的搬遷權益不受侵犯。
在重建公屋供應方面,何永賢提到,未來幾年將大幅增加公屋的供應,其中包括明年的2.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和2026/27年度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這一系列的措施將有助於逐步取締劏房的現象,為居民提供更穩定的居住環境。
綜上所述,「簡樸房」的推出顯示出政府致力於解決香港住宅問題的決心,未來的調整和討論將在保持社會和諧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這一政策,期待真正能夠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