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於上月底正式提出「簡樸房」的規管制度諮詢文件,這一重要舉措意在改善劏房的居住環境,確保租戶的基本生活條件能夠得以保障。根據文件的建議,「簡樸房」的樓面面積需要達到至少8平方米,同時樓底淨高度不得低於2.3米,並要求至少配備一扇朝向外部的窗戶,而非面向圍封天井。這些基本要求旨在提升居住質素,並促使業主對現有劏房進行必要的改建。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近日的媒體訪談中提到,該諮詢工作將於12月2日起展開,為期約兩個月,並計劃明年在立法會進行進一步的立法工作。何永賢透露,最近當局已接獲兩宗懷疑因業主要求改裝單位為「簡樸房」而迫使租戶遷出的投訴,顯示出政策推行中潛在的問題與挑戰。
在設定「簡樸房」的面積標準時,相關顧問團隊針對當前劏房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徹底調研。約26%的劏房在現行標準下不符合要求,若設定10平方米的標準,則超過一半的劏房無法達標。團隊最後選擇8平方米作為規範標準,認為這樣既能保障租戶的基本居住挑戰,又不會過於急促地壓迫業主。
何永賢強調,簡樸房的規管制度目前仍處於諮詢階段,有可能根據社會各方的意見進行調整。他指出,針對目前不合標準的劏房,將來的公共住房供應將會有所增加,計劃在2026至2027年度內提供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這將有助於逐步淘汰不合規的劏房,改善整體居住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何永賢在採訪中強調了租戶的居住權益必須受到妥善保障。她提醒租戶若遇到被迫搬遷的情況,可以向社工隊尋求幫助,目前已經有六隊社工隊定期主動接觸租戶,提供必要的協助和支持。此外,政府也將在過渡性住房上提供多種選擇,以應對居住需求。
在政策推進的過程中,何永賢明言政府決不會操之過急,而是將會以穩健的時間表進行,確保在立法後業主有足夠的登記及寬限期,讓他們可以逐步適應新規範。
這個新政策的出臺,標誌著政府對改善劏房問題的重視與努力,未來的實施無疑將對香港的住房環境帶來深遠的影響,值得整個社會共同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