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立法會討論應對財政赤字的策略與觀點

立法會討論應對財政赤字的策略與觀點

分享:

隨著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於2月26日公布,香港政府面對的財政挑戰日益明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估計,2024/25財政年度的財政赤字將可望控制在1000億元以下,但這一預測仍引發多位立法會議員的關注與詢問。

在最新的立法會會議上,有議員提出應考慮設立一個財政儲備的安全線,並討論是否需要對公務員進行薪酬凍結或減薪,甚至合併某些職系,以及對政治委任官員的薪酬進行調整的必要性。對此,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重申,隨着經濟及社會的發展,財政需求也會隨之有所改變,因此不應該設立固定的指標或界限來限制財政儲備的水平。他強調,現時政府的財政儲備足以應對日常運作。

談及財政儲備,各界對於合適水平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些人認為,越高的財政儲備有助於提升政府的財政靈活性,能夠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或挑戰;而另一些人則擔心政府過度使用社會資源,應透過市場力量來提升經濟效率。許正宇表示,政府一直遵循《基本法》第107條,強調預算需量入為出,旨在保持財政平衡,避免出現赤字。

不過,疫情期間,政府舉措以應對經濟困境,其支出大幅增加,這無疑加重了財政壓力,導致過去幾年出現財政赤字,並使財政儲備縮減。許正宇指出,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必然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復甦的過程需要時間。

在公務員方面,許正宇也透露預計到今年3月底,政府的公務員編制將顯著減少至194,000個職位。為了應對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政府計劃透過重組內部工作流程、應用科技來提升工作效率。

在談及債務問題時,立法會成員狄志遠提出,政府亟需訂立發債的終極上限,以防止債務總額大幅超過本地生產總值,可能引發的債務危機。許正宇則解釋,政府的發債行動是為了基建項目提供融資,未來幾年每年將發行的債券數量在950億至1350億元之間,具體發債量會依賴於當時的經濟狀況及工程進度,並強調這樣的做法是合理及有序的,與國際慣例一致。

另一名議員何君堯指出,當局要求各部門每年扣減1%的開支措施過於保守,並建議應調整為10%。他提到,全球知名企業家馬斯克在處理開支時都會更激進,這反映出當局在財政壓力面前應該採取更果斷的行動。他甚至打趣地說,政府若不采取明確、果敢的措施,即使給予部門削減開支的工具,也無法有效達成目標。

許正宇則表示,當前的1%開支扣減是動態的安排,並強調需確保政府財政的穩健性。他指出,這是從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目的是在確保公共資源的負責任使用。

隨著財政預算案的即將公布,各方對未來的財政策略充滿期待,無疑這將成為香港下一階段經濟復甦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