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的士行業提升服務質量 新規定要求裝設攝錄系統及電子支付方式

的士行業提升服務質量 新規定要求裝設攝錄系統及電子支付方式

分享:

隨著的士業務與日俱增的服務質量關注,香港政府近日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出一項重大建議,計劃立法規定所有的士必須安裝車廂攝錄機、行車記錄儀(俗稱車cam)及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時,所有的士司機也需提供電子支付方式,以滿足乘客日益增長的需求和保障雙方的權益。

根據政府的聲明,車廂攝錄機的主要功能是記錄車內的情況,當的士司機與乘客之間發生爭執時,這些影音片段可以作為有效的證據,幫助警方及運輸署跟進投訴或調查涉嫌違規行為(例如拒載或濫收車費)。同樣,行車記錄儀則可實時記錄路面狀況,對於發生交通意外時,相關錄影資料能夠釐清責任,促進保險公司的調查與理賠程序。此外,這些設備還有助於監察司機的駕駛行為,進一步提升安全性,減少意外的發生,從而為的士業者提供降低保險費的可能性。

在此令人期待的提議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安裝亦顯得尤為重要。它可為執法機關提供車輛實時位置數據,幫助調查與行車路線或駕駛安全相關的爭議(如兜路或超速指控等)。政府相信,透過這些攝錄系統的引入,能有效阻嚇及打擊的士司機的不當行為,從而全面提升的士業的整體服務質量和公眾形象。

政府計劃不會對所有的士強制安裝同一型號的裝置,而是會針對攝錄系統中三種裝置的各自要求進行詳細規範,以便市場上的供應商能夠符合條件並向運輸署提出申請。對於安裝的相關費用,政府估算每輛的士的採購及安裝成本約為3,500元至5,300元,並且每月的運行與維護費用在150元至200元之間。由於市場競爭的影響,相關費用有望在未來有所下調。

至於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政府也計劃在系統設計上做出考量。所有的攝錄系統收集到的影音記錄和數據將會進行加密,並且在車內儲存不少於30天。如果出現投訴或事故,經過授權的相關人員才能夠擷取或查看這些資料,確保只有在特定情況下(如違規調查)才能進行數據的取用。

在推動電子支付方面,政府也提出若干建議,要求所有的士司機必須提供至少兩種電子支付方式,讓乘客在支付車費時有更多選擇。目前市面上已經存在多種電子支付工具供業界選用,這一舉措旨在進一步促進的士行業的電子支付普及化。

根據政府的計劃,有關法例修訂的具體條文將於未來數月內擬定,並計劃在2025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相關建議,若獲得支持,將於2025年年底前落實電子支付規定。至於攝錄系統的相關建議,若獲立法會批准,運輸署預計於2025年年中開始接受設施的合格申請,並在2026年前完成所有的士設備的安裝。

這些新規定的推出,勢必將為的士業的服務質量和乘客的安全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使得的士服務在未來能夠更趨完善,讓每位乘客均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搭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