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的士新規將提升服務質素與安全性

的士新規將提升服務質素與安全性

分享:

因應社會對的士服務質素的關注,政府已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了相關文件,提出立法規定所有的士必須裝設攝錄系統,包括車廂攝錄機、行車記錄儀(俗稱車cam),以及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此外,政府也建議所有的士司機必須提供電子支付的方式,以便利乘客的支付需求,此政策預計於2026年前完成實施。

隨著的士業務的日益繁忙,乘客與司機之間的糾紛也時有發生。政府指出,車廂攝錄機能夠記錄車廂內的實況,當發生爭執時,可以提供影音作為證據,供警方及運輸署進行後續調查,包括涉及拒載或不當收費的投訴。此外,行車記錄儀則專注於記錄路面情況,能夠在發生交通意外時,作為責任釐清的重要依據,對保險公司進行調查和理賠也將提供即時幫助。

裝置導航系統的要求,便於收集車輛所在位置的數據,能夠有效地調查與行車路線或者駕駛安全相關的爭議情形,例如兜路或者超速行駛的指控。政府的目的是透過這些技術手段,來打擊不當駕駛行為,提升駕駛安全及保障乘客權益,進一步優化的士服務的整體形象。

目前的市場調查顯示,安裝這些攝錄系統的成本大約在每輛的士3,500至5,300元之間,每月的運營及維護費用則在150至200元。政府相信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這些成本有望縮減。

另據報導,政府目前並不計劃要求所有的士必須裝設同一品牌或類型的系統,運輸署將會為這些系統設定一系列的技術規格,市場供應商可以根據這些標準進行申請和安裝。一旦這些裝置安裝完畢,運輸署會進行檢查,並有必要對這些裝置進行封閉,以確保它們的合規性。

另外,在數據保護方面,政府也提出了要求。攝錄系統所收集的影音資料,必須經過加密,並在車內儲存至少30天,數據不會在此期間上傳至中央平台。只有在有特定需要的情況下,如聽取乘客投訴或調查事故,才會允許獲授權的官員進行數據取用,以保障乘客和司機的隱私權。

為了更進一步推動的士服務的電子支付普及化,政府計劃要求所有的士司機至少提供兩種電子支付方式,其中可包括二維碼及非二維碼的支付方式,期望措施能讓乘客在支付車費時更加便捷。

這些新規的具體法例修訂方案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進行擬定,政府計劃於2025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相關的修訂建議。如果獲得立法會支持,預計到2025年底將正式實施電子支付方式的要求。至於攝錄系統的安裝,預期將於2026年內完成。

政府的這一系列措施,無疑將提升的士業界的服務質量以及行業形象,同時為乘客和司機之間的互動提供更多的保障,讓每一次的乘車體驗都能夠更加安全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