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現今NBA比賽的「投籃沙漠」現象與入樽的稀缺化

現今NBA比賽的「投籃沙漠」現象與入樽的稀缺化

分享:

在當前的NBA賽季,入樽的場面越來越少,這引發了球迷和專家的廣泛關注。近日,在孟菲斯灰熊對抗密爾瓦基公鹿的比賽中,灰熊的星級後衛查莫蘭特(Ja Morant)在快攻中面對緩慢的防守者布魯克·洛佩茲(Brook Lopez),許多人預測他將以驚人的雜技動作進行入樽,然而意外的是,他選擇了在三分線外急停跳射,結果未能命中。這一決定不僅讓觀眾感到震驚,也反映了他本賽季的整體表現。他在八場比賽中竟然沒有完成一次入樽,並且曾經標誌性的360度上籃,雖然依然優雅,但顯然並未能夠替代入樽的精彩程度。

查莫蘭特的情況並非個例,許多明星球員的入樽頻率顯著下降。隨著現代比賽戰術的變化,許多球員的投籃選擇似乎更偏向於三分球。在本賽季中,查莫蘭特的三分球命中率不高,然而他卻仍然頻繁嘗試遠距離投籃,這種趨勢正好代表了當前籃球界的日益不滿。有評論認為,隨著數據驅動的籃球策略興起,那些精彩的入樽瞬間正在被冷落,影響了比賽的觀賞性。

在賽季揭幕戰中,波士頓塞爾特人用61次三分球出手的壯觀表現擊敗紐約人,籃球評論員Nick Wright對於這種現代打法表達了不滿,甚至呼籲聯盟修改規則,使得入樽的得分轉為三分,以激勵球員提升比賽的精彩程度。根據數據,本賽季聯盟球隊的三分球出手次數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每場比賽出手37.4次,而這一數字在過去五年間是最大的增幅。然而,這種情況卻沒有帶來相應增長的入樽機會,這似乎與球員突破籃下的風格背道而馳。

以當前被廣泛評價為最佳灌籃者之一的安東尼·愛德華茲(Anthony Edwards)為例,他本賽季的入樽次數也大幅減少,儘管他近期成功完成了一次精彩的隔扣,但這僅僅是他整個賽季的第七次入樽。與此同時,愛德華茲的三分球出手次數卻從上賽季的每場6.7次提升至11.3次。這股三分風潮及其對入樽的壓制也反映在其他球員身上,像德瑪爾·德羅贊(DeMar DeRozan)和猶他爵士後場搭檔科林·塞克斯頓(Collin Sexton)、喬丹·克拉克森(Jordan Clarkson)等人,賽季至今都未能完成任何入樽。

更為嚴峻的是,NBA正面臨著傷病危機,透過提高賽事的刺激性來吸引觀眾,似乎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鮑爾州立大學的研究專家Nick Elam提出了「投籃沙漠」的理論,指現今比賽的戰術過於注重數據,使得中距離投籃幾乎被遺棄,導致比賽中的多樣性及觀賞性大幅降低。數據顯示,本賽季已有24場比賽未有中距離得分,而這一數字在過去十年中從未出現過。

例如,傳奇的芝加哥公牛隊在1996-97賽季時每場平均投41.5次中距離球,而如今,多數球隊的中距離出手甚至連雙位數都達不到。這導致了比賽的風格越來越單一,觀眾也逐漸失去了新鮮感。

在此背景下,重新審視比賽及其規則,尋求創意與多樣性的恢復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專家呼籲應該有意識地引入中距離投籃,而非僅僅依賴三分球的主導地位。或許,改變灌籃的計分方式等舉措不能根本解決根本問題,實現比賽的平衡與多元化才是當前聯盟所需的方向。這樣一來,球迷們將能再次欣賞到那些驚心動魄的入樽瞬間,及富有變化的比賽內容,從而回到過去那個充滿奇蹟和驚喜的賽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