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早(5日)舉行的「中國銀行(香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中,來自埃塞俄比亞的托路沙(Milkesa Mengesha Tolosa)與肯亞的拿禾烏娜(Grace Loibach Nawowuna)分別奪得了男子組和女子組全場冠軍。本地選手方面,莊司暘以1小時9分44秒的成績成為香港最快男子選手,而羅映潮則以1小時16分45秒的時間榮膺本地最快女子選手。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焦點選手川內優輝也不負眾望,跑出1小時07分52秒,位列男子組第七名。
上午7時15分,賽事正式開始,挑戰組的跑手首先起跑。這一組別的參賽陣容星光熠熠,包括2018年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以及2024年柏林馬拉松冠軍托路沙,還有多位來自非洲的國際田聯金級跑手。賽事的起跑儀式由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和田徑總會主席關祺等嘉賓主持,隨著發令槍響,參賽者們便踏上了這條壯觀的港珠澳大橋,展開了一場充滿挑戰與激情的賽事。
在男子組中,托路沙與同胞莫先(Patrick Kabirech Mosin)展開了激烈的角逐,二人不相上下,在後段為了奪得冠軍展開了拉鋸戰。最終,托路沙憑藉其凌厲的後勁,以1小時1分27秒的佳績摘下個人榮耀,莫先則以3秒之差緊隨其後,無緣冠軍。女子組方面,拿禾烏娜同樣展現了不凡的實力,最終以1小時7分56秒的時間奪冠,力壓同鄉贊蘭格(Shelia Chenlangat)獲得第二名,兩人之間的差距僅有10秒,可見競爭之激烈。
香港方面,莊司暘展現出色表現,以1小時9分44秒衝過終點,成為首位完成賽事的本地跑手。他表示,賽事在橋上接駁處的改善有效降低了跑手受傷的可能性,這對所有參賽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他透露,接下來的賽事將是下個月的渣打馬拉松,期待為港隊爭取出戰年末全運會的機會。
女子組中,羅映潮雖未能再創個人最佳紀錄,但仍以1小時16分45秒的成績成為本地最快女選手。她有感於本地跑壇比賽的多樣化,認為這將有助於提升香港跑手的競技能力與曝光度。她強調,這樣的賽事不僅是體能的挑戰,更是與其他跑手交流學習的良機。
在女子組中,司徒兆殷則以1小時20分15秒的成績刷新個人最佳紀錄,她借此賽事作為生日的驚喜,心情格外開心。而剛從澳洲回港的屈旨盈也以1小時20分38秒完成比賽,皆因今年接駁巴士的安排改進,使跑者的體力消耗得以減少。
同時,川內優輝以1小時07分52秒的成績在男子組中名列第七,他表示這次比賽過程中感受到了香港觀眾的熱情,贏得了很多支持與鼓勵,他對今次的體驗感到十分滿意。賽後,川內優輝計劃回到日本,準備即將舉行的鹿兒島馬拉松賽事,並表示未來有機會一定會再來香港參加比賽,以自身的經歷鼓勵本地選手。
本次賽事的組織在許多方面都進行了改進,包括流動廁所的數量比去年翻倍,起點以及賽道沿途均設有充足的補給水機,確保跑手的需求得到滿足。這不僅增強了比賽的整體運行效率,也提升了參賽者的參賽體驗。
這場盛事不僅吸引了眾多跑手參加,也引來了不少政要與名人參賽,例如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與太太郭晶晶以及退役劍后江旻憓等,都在賽場上競技,感受運動的魅力與快樂,展現了健康的生活態度。這樣的賽事無疑是對於跑者們的一次美好經歷,也為香港的馬拉松文化增添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