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港深創科園首期發展規模倍增 懸念生態影響促交最新保育方案

港深創科園首期發展規模倍增 懸念生態影響促交最新保育方案

分享:

隨著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港深科技創新合作區(港深創科園)正逐步浮出水面。根據最近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首期發展的樓面面積從最初的54萬平方米驟增至100萬平方米,增幅驚人。而令人矚目的還有,園區的樓宇高度也從原定的「不高於10層」拔高至最高40層,這一改變引發了多方的關注與討論。

環保團體對於Rapid增長的發展密度表達了擔憂。長春社的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當初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所制定的規劃是以壓制開發密度來平衡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的需求。然而如今第一期的開發密度已顯著提升,與當年環評的結論可能存在落差。他提醒,政府是否對後海灣這一重要的生態走廊進行了重新的環境評估,並呼籲當局提出相應的生態補償方案。

此外,若樓宇高度突破了之前的規定,很可能會影響當地的生態。例如,高達40層的建築可能會阻礙雀鳥的飛行路徑,並引發潛在的光害及鳥撞事故等問題。吳希文強調,生態走廊的保護必須得到充分重視,未來的環境影響評估應當要回歸重視生態保護的主要方向,而不僅僅是在提升發展規模上下功夫。

針對這場規劃的轉變,城市規劃委員會成員何鉅業表示,若發展規模突破原有上限,必須依據《城市規劃條例》進行詳細的報告和評估,整個過程可能需要數月甚至一年時間來完成。他指出,伴隨著發展密度的增加,必須重新評估交通、環境及排污等技術問題,以確保新規劃的合理性。

對於這些疑慮,創科局對媒體表示,雖然第一期發展的改動幅度較大,但仍未超越2013年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中提出的總樓面面積限制。港深創科園公司正在研究第二期的發展計劃,並會依據法例要求進行周全的評估。

政府在推動這一系列計劃的同時,強調會在環保措施上,堅持執行包括設置生態區及50米寬的低矮建築緩衝區等保育措施。這些舉措旨在更好地平衡創新科技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

總體而言,港深創科園的建設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倡導可持續發展的聲音不斷響起,期望未來在創新發展的同時,能兼顧生態與環境的需求,將生態保護的理念貫徹於每一項規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