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創科園的樓宇規劃高度問題近日引發了環保團體的高度關注。根據2013年進行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發現當中對樓宇高度的規劃僅為「建議」,並未設置明確的強制性限制。這一情況被不少環保人士視為監管的重大漏洞,隨著於該園區的最新建築計劃將樓宇高度提升至最高可達40層,這一方案對於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已引起廣泛的擔憂。
環保署在2013年所頒發的「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環境許可證中,對於該地區的建築高度並沒有清晰的限制規定,這使得相關的發展項目在實際建設中不必再對環評進行重新評估。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生物多樣性及保育政策高級經理劉兆強表示,這項新發展的樓宇高度是環評建議的四倍,令人不禁擔心未來會不會成為違反環保原則的「不良先例」。他指出,由於評估報告中缺乏對高度的強制性規定,使得未來的發展更加缺乏約束力。
香港觀鳥會的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表示,若該園區在發展的後期出現與當初環評結果不符的情況,將來可能需要重新進行評估,若不進一步展開公眾諮詢,將可能會低估發展對環境的總體影響,導致不可逆轉的結果。黃雪媚強調,根據環評報告的精神,當局應該遵循原有的建議保護措施,以正面回應增加樓宇高度所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並考慮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修復這些影響。
她進一步批評現行的環評機制,認為目前的做法在修改環境許可證時,只需環保署署長的批准,而不需進行公眾諮詢,未能充分反映社會各界的意見,因此必須重新檢討這一程序。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透明度和參與度,使相關的環境保護政策得以有效實施,避免類似問題重演。
港深創科園的未來將取決於各方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以及相應的政策調整,唯有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才能夠在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找到一個更好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