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於本月15日發佈了最新一期的《選擇》月刊,該期報告針對市面上18款隨行杯進行測試,售價介乎80元至425元不等。結果顯示,超過五分之一的樣本(共五款)其公稱容量低於實際標示容量,這不僅違反了歐洲標準的標示要求,也可能影響消費者使用體驗。
根據調查,有14款隨行杯的公稱容量均低於標示值,差異達3.33%至20.24%不等。其中,差異最為明顯的「PoleBear」隨行杯,雖然標示容量為420毫升,但實際公稱容量僅為335毫升,這一差距超過了20%。消委會強調,這一結果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因為按行業標準,通常的罐裝汽水容量為330毫升,這意味著這款杯子裝載一罐常見的汽水可能會出現不足的情況。
在保溫和保冷能力的測試中,各種隨行杯的表現也顯著不一。消委會的研究表明,結果中有四款隨行杯的總評分為4.5分以上,它們分別為「NOC」、「STTOKE」、「RICOCAFE」及「WOKY」,這四款產品的售價都在240元以上,顯示出較好的保溫和保冷效果。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出,設計隨行杯時需考慮到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使用情況。她提及,消委會已將這次測試的結果通報給相關供應商,並建議他們在未來的產品設計中應增加透明度,明確標示產品容量。
在保溫性能方面,測試結果顯示,該組樣本中塑膠材料的隨行杯普遍表現不佳,無論是在保溫還是保冷方面都難以令人滿意。相對而言,不鏽鋼材料的隨行杯若設計合理,則能提供更佳的保溫效果。例如,「Stanley」和「NOC」兩款不鏽鋼隨行杯在測試中表現突出,水溫仍維持超過60°C。相反,部分塑膠製樣本僅能維持26°C至29°C的水溫,明顯低於理想效果。
在保冷效果的實測中,數項樣本在經過6小時後依然能維持在11°C以下,展現出不錯的保冷能力。與此同時,三款塑膠製樣本則在試驗結束時水溫回升至與試驗環境接近的溫度,顯示出保冷表現不佳。
此篇報告的發佈,對於消費者在選購隨行杯時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應仔細核對產品的容量標示,並考慮其實際效能。消委會的這一舉措,無疑將有助於提升市場產品的透明度和消費者的權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