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近日正式發佈,該計劃明確提出2030年為關鍵發展節點,屆時香港園區需完成首期基礎設施,以充分發揮與深圳園區的協同效應。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接受《星島》訪問時指出,完成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面臨著時間的緊迫性與龐大的財政壓力。他強調,建設數十幢大樓需數以百億元的投資,政府的資金無法完全承擔,因而期望與業界攜手合作,加快建築進度,並包括酒店等相關設施的興建。
根據孫東的介紹,明年將進行市場意向調查(EOI),並計劃在明年下半年逐步將可開發土地投放至市場。至於是否優先考慮本地企業作為合作夥伴,孫東表示這不是簡單的「是」或「否」的問題,因為內地企業在地利上有著顯著的優勢,他們的參與對於項目的推進也非常重要。但是,考慮到項目有時間限制,未來在招標過程中,將可能會將時間因素納入考量。
在談到兩條擬建的跨境行人橋的動工時間表時,孫東透露,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初與深圳方面詳細商討具體安排,包括建橋位置、入境關口設置及人流量等問題。由於物資清關及檢查程序複雜,這些橋樑主要設計為供人員通行,未來將無法通行車輛,但應可容許行人攜帶簡單的手提行李過橋。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河套香港園區分為兩個開發階段。根據2021年立法會財委會的文件,第一期計劃建設31棟建築物,但截至目前僅有3棟接近竣工。局方也補充,雖然第一期的總樓面面積較2021年有顯著增長,但建築物總數量仍然相似。目前已有8幢樓宇的詳細規劃,其中包括兩座濕實驗室和一座人才公寓,預計將在今年底前完成。此外,孫東強調,政府已投入超過181億元用於建設首8幢樓宇,未來的基礎建設投資也將在數百億元之內。因此,他呼籲業界共同參與,以加速項目的實施。
未來,私人公司將可參與這些建設項目,孫東形容,這些項目包括先進製造中心、產學研基地和數據科學大樓等多樣化的建築。他表示,對參與的合作模式持開放態度,無論是企業尋求用地建設自己的基地,或是企業在建設後與政府合作管理,均可接受。局方希望各方能共同努力,高質高效地完成河套的預期建設。
此外,孫東指出,香港園區內的各類用地將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處理,包括位於第二期規劃的應急醫院用地。近期已經清空約5公頃土地,將用來興建第一期的五棟新大樓。他強調,未來幾年,將逐步加快土地的清空和市場的投放。
孫東在總結時提到,當初規劃香港園區時考慮採用封閉式管理,但認為要創建一個國際化的園區就必須開放。他強調,對於如何確保敏感的內地生物樣本及生物數據不能流出香港園區,相關單位必須採取點對點的傳輸方式,並以合約進行約束。河套的創新科技園有限公司肩負著管理與督導的責任,而相關的電子圍欄設備等技術措施也在考慮中。孫東強調,管理得越好,國家對於開放的態度將越加積極。
這一系列計劃的展開,無疑將增強香港與深圳之間的科技合作,更是兩地未來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