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近日正式揭示了未來幾年的發展藍圖,並指出2030年將成為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屆時,香港園區需完成首期的基礎建設,從而與鄰近深圳的園區實現良好的協同合作效應。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接受《星島》訪問時強調,目前的時間形勢非常緊迫,而待建的幾十幢大樓所需的巨額投資更是迫切需與業界共同合作,以加速建設進度,包括設立酒店等設施。
孫東透露,明年計劃開展市場意向調查(EOI),並預計於明年下半年逐步將土地投入市場,這將為園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與發展商的合作方面,孫東表示,儘管香港本地企業在某些方面更具優勢,但無法一概而論,特別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未來的招標可能會將時間因素納入考慮之中。
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根據2021年立法會財委會的報告,首期將建設31幢樓宇。然而,現在僅有3幢樓宇即將落成。局方補充,雖然第一期的總樓面面積相較於2021年已經倍增,但擬建的樓宇總數仍然相近。孫東指出,目前已有8幢樓宇在建設中,包括兩幢濕式實驗室和一幢人才公寓,將於今年底落成。此外,其餘的數十幢硬體設施建設也需加緊推進,因此誠邀業界共同參與,助於加速建設。
提及待建的大樓建設,孫東強調,政府已撥出超過181億元用於首批8幢樓宇的建設,整體的資金投入預計會高達數百億,因此政府無法完全承擔這個重負。他希望能與私營部門共同合作,了解市場需求,以便制定出更符合產業發展的建設計劃。
在發展商的合作模式方面,孫東表示會接納各種形態的參建,包括先進製造中心、產學研基地、數據科學大樓,以及設在中央大道的餐飲和娛樂設施。他強調,不論是科技企業尋求基地還是企業與政府合作共建,都持開放態度,只要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建設。
目前,河套香港園區內的一些用地仍有其他用途,例如位於第二期規劃地點的應急醫院。孫東提到,今年初已有部分方艙設施搬遷,清空約5公頃的土地,以便興建第一期的五幢新大樓。希望在明年能再清空部分土地,逐步投入市場,未來的發展步伐也會加快。
此外,對於正在考慮的兩條跨境行人橋,孫東表示會於年底至明年初再次與深圳方面會議,具體商討設計方案和實施細節。他指出,橋樑將主要供人員通行,便於帶少量手提行李過境,而不會提供車輛通行。
孫東特別指出,當初設計香港園區時曾考慮封閉式管理,但為了創建一個國際化的園區,必須保持開放。他提到,為了確保跨境時內地生物樣本和生物數據的安全,需要採取“點對點”傳輸措施,並以合約約束各合作方的責任。他堅信,如果管理得當,國家的開放程度也會隨之加大,反之則不會有進一步的開放。
隨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逐步建設,未來的合作機遇、投資潛力與科技發展期待將引起廣泛關注,成為促進香港和深圳兩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