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正式公布,規劃顯示,2030年將成為該園區發展的重要節點,屆時香港園區必須完成第一期的基礎建設,這不僅為本地科技進步奠定基礎,也將為與深圳園區的協同合作提供必要條件。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接受《星島》訪問時,坦言目前時間緊迫,亟需業界共同參與,加快以上提到的建設項目。
孫東表示,香港園區待建的數十棟大樓,涉及數百億元的重大投入,光依賴政府資金難以支撐。他期望能夠吸引業界參與建設,包括酒店、科研設施等各類型建築。為此,政府計劃於明年進行市場意向調查(EOI),並在明年下半年逐步將土地推向市場。
在談及是否會優先考慮本地發展商時,孫東強調這並不簡單,因為內地企業在資源和地理位置方面均具優勢,未來的招標過程中,時間因素將成為一項重要的考量標準。這表明,政府在尋找合作夥伴時,將綜合評估各種因素,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最佳結果。
至於未來的建設計劃,孫東介紹了兩條預計將建設的跨境行人橋,並透露這一項目預計在今年底至明年初與深圳方面進一步商討具體安排。他指出,這些橋樑將主要服務人員流通,簡單的手提行李也可通過,而並非用作汽車交通,反映出政府在人體通行便利性上的重視。
根據先前的規劃,河套香港園區將分為兩期發展。第一期計劃建設31棟建築,而目前僅有3棟即將落成。儘管第一期的總樓面面積相比2021年有所倍增,但擬建的大樓總數與之前計劃相對穩定。現有的8棟建築已有明確計劃,包括兩座濕實驗室和一座人才公寓,這些建設將在年終竣工。不过,孫東強調,園區尚有多項基建亟待加快進度,期望私營部門能夠積極參與。
他指出,香港園區計劃中的各類大樓將涉及先進製造中心、產學研基地、數據科學樓、並包含餐飲及娛樂設施等,顯示該區域將朝著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對此,孫東表示,政府對多種合作模式持開放態度,只要能在限定的時間內高質高量地完成建設,願意虛心接受社會各界的參與建議。
隨著河套科技園區的規劃和建設逐步成型,它將成為一個聚焦高新科技的創新平台,對於香港及整個大灣區的科技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孫東最後強調,對於敏感生物數據的跨境流通,政府也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數據安全與合規性。
記者:脫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