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護士人手緊缺的艱困形勢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界人士與相關業界領袖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期,民建聯聯同香港安老服務協會組織了一個考察團,前往馬來西亞和泰國,深入了解當地的護士培訓體系,並尋求從馬來西亞引進護士的可行方案。這次考察的時間範圍是從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共吸引了二十多名本港私營安老院的運營者和高層管理者參加。
考察團的主要目的在於與泰國和馬來西亞的護士培訓學校、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以及中介機構的代表進行深入交流,探索能否引進符合香港執業資格的護士。民建聯議員顏汶羽表示,隨著《2023年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的通過,香港正努力從非本地來源解決護士人手短缺的困境。
顏汶羽指出,考察團的參加者中有許多人已表示希望透過馬來西亞的中介機構,尋找合資格的護士來香港工作。他強調,這不僅有助於緩解當前的護士短缺問題,更希望能在長期內為安老服務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此外,考察團特別安排造訪位於吉隆坡的馬來亞大學,並向該校醫學院介紹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這一計劃旨在激勵該校的畢業生及校友來港就業或創業,從而進一步促進香港的護士來源。
在此次交流中,香港安老服務協會的主席魏仕成也提出了關鍵觀點。他指出,香港的安老業界在2028年即將實施「一院一護士」的政策,而目前全港大約有800間安老院舍,短缺的護士人手高達1,000至2,000人,這一情況無疑加劇了行業的壓力。據他分析,馬來西亞的護士特別適合香港市場,因為當地的護士教育全英語授課,加上多語言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有效地與香港居民溝通。
除了提供技術性工作機會外,魏仕成希望吸引馬來西亞護士,特別是馬來亞大學的畢業生,讓他們有機會在香港的安老院中發展,包括晉升為部門主管或高級護士主任,協助管理院舍。
針對護士短缺的挑戰,香港安老服務協會的榮譽永久主席李輝提到,香港的護士供應無法跟上人口老化的速度。尤其是新成立的地區康健中心和社福機構,都需要更多的護士來滿足市民的需求。他強調,馬來西亞的護士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與香港相似,且其師資以及培訓質量都得到保障。因此,面對全球性的人口老化和人才短缺問題,李輝呼籲香港政府採取更具彈性的政策,以支持從馬來西亞引進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