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社會對安老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面臨的護士人力資源短缺問題愈發嚴峻。根據香港安老服務協會的統計,現時業界的護士空缺人數高達1,000至2,000人。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民建聯聯同香港安老服務協會近日在馬來西亞和泰國舉辦了一次深具意義的考察交流團,旨在探討如何引進合資格的外地護士,強化本地護理力量。
此次考察活動於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進行,參與的有超過20名來自香港私營安老院的業界領導者和運營者。他們深入參觀了當地的護士培訓學校和大學醫學院的護理學系,並與相關中介機構的代表進行了詳盡的交流。顏汶羽議員表示,業界有意探索與馬來西亞的護士學校或醫學院合作的可能性,進一步培訓符合香港護士執業要求的專業人才。
考察團特別訪問了位於吉隆坡的馬來亞大學,並向該校推廣「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顏汶羽指出,該計劃旨在吸引當地的優秀畢業生和校友來港發展,為香港安老服務業注入新的活力。而參加考察的業界代表也表達了通過馬來西亞中介機構尋找合格護士的希望,認為這一舉措能在短期內有效緩解護士短缺問題。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的主席魏仕成指出,根據未來的需求預測,至2028年香港安老院的「一院一護士」政策將會全面實施,但目前全港約800間院舍尚未能滿足該要求。魏仕成提到,現時僅能依賴兼職護士來填補空缺,這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認為,由於馬來西亞的護士教育系統以英語為主,學生不僅掌握廣東話和普通話,還能說多國語言,能夠更有效地與香港的服務使用者溝通。
此外,李輝等業界領袖強調,香港現有的護士供應無法跟上持續加劇的人口老化進程,對新服務的開展也提出了額外的護士需求。他們表示,馬來西亞護士在培訓內容和教育質量上均與香港相近,且許多國家在面對類似人才短缺的挑戰時,均選擇從馬來西亞引入護士,因此,香港政府亟需調整政策,提升引進外籍護士的靈活性。
通過此次考察,民建聯和香港安老服務協會將進一步推動引進人才的政策,致力於解決本地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燃眉之急,為香港的安老服務及更廣泛的醫療護理領域帶來積極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