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巴黎8日電)最近,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E)發布了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研究,評估了歐洲27家主要鐵路營運商的表現。結果顯示,義大利國營鐵路公司(Trenitalia)表現優異,毫無疑問地躍居榜首,反觀歐洲之星(Eurostar)的不良表現則成為燈下黑,榮登榜尾,令外界對其未來的發展感到擔憂。
這份報告深入分析了鐵路運營的各個方面,考量了票價、服務質量、可靠性、折扣方案、誤點補償政策、乘客體驗等八個標準。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報告強調「票價與更好的服務品質並無直接關聯」,這不禁引發人們對於高價票的質疑,許多乘客或許會感到花了高額票價卻得不到應有的服務,心中充滿疑惑。
研究的結果無疑讓人感到震驚,義大利國鐵屢屢被報導為性價比最佳的運營商,跟隨其後的瑞士聯邦鐵路公司(SBB)、捷克私鐵RegioJet、奧地利國鐵(OBB),以及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均名列前茅,反映了這些國家在提供優質的鐵路服務方面的努力與成功。而歐洲之星的表現卻令人失望,不僅票價昂貴,每公里的收費幾乎是歐洲平均價格的兩倍,卻仍然未能提供可靠的服務品質,讓這條連接英法比荷的鐵路運輸線饱受诟病。
此外,報告中的數據同樣令人警醒,25家運營商中僅有11家的準點率突破了80%,而德國鐵路公司(Deutsche Bahn)因網絡老化的問題在可靠性方面更是排行最後,整體表現僅位居第16,顯示出整個歐洲鐵路網絡在可靠性上的大幅提升需求。
隨著公共交通需求的上漲,報告也指出,開放競爭確實提升了某些路線如馬德里-巴塞隆納和米蘭-羅馬的服務水準,然而英國火車服務的私有化卻並未帶來相同的改善,這引發了業界對於私有化的深思。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鐵路運營商必須正視這些卓有成效的研究結果,認識到改善服務質量和提升準點率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提升乘客滿意度和贏得市場競爭力的目標。乘客的信任與支持是形成良好服務生態的基礎,鐵路公司若希望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需急需作出改變,轉向服務質量為核心的經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