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香港去年的11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為317億元,較去年同月下跌了7.3%,這一跌幅超出市場預期,顯示出零售市場的持續疲弱。這一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不僅反映出購物者的消費習慣在改變,亦顯示出更廣泛的經濟影響。
根據修訂數據,在2024年10月,零售業的銷貨價值也同比下降2.8%。而在2024年前11個月的合計銷貨價值顯示,零售業按年整體下滑了7.1%。這一系列數據表明,香港的零售市場仍然面臨重大挑戰。
具體來講,各種主要商品類別的銷售情況各不相同。根據臨時估計,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下降了5.4%,而電器及其他未分類的耐用消費品更是大幅下降了18.0%。服裝類商品則下降7.5%,百貨公司產品亦下跌了12.3%。相對來說,食品及超級市場商品的銷售卻有所上升,超級市場的銷貨值上升了3.5%,反映了消費者對基本生活所需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政府官員表示,零售數據的下滑受到消費模式轉變以及港元匯率偏高的影響。展望未來,政府預計通過恢復「一簽多行」的政策來促進旅客的消費,這將有助於提升本地的零售市場。政府發言人強調,隨著國家推出的內地經濟促進措施,加上12月即將恢復的旅遊簽注政策,預計會對本地消費市場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的主席謝邱安儀指出,近期銷售數據一直都在300億元上下徘徊,11月雖然回升至317億元,但仍未能擺脫整體下滑的趨勢。她認為,本地的購物人流尚未恢復至前年12月的水平,加上港人外遊的熱潮以及旅客購買力的降低,都是導致當前狀況的原因。
另一方面,自由黨的邵家輝議員提到,由於內地於11月並無公眾假期,加上當月正好遇到內地的「雙十一」購物節,這些因素共同抑制了本地零售業的表現。他表示,隨著「一簽多行」政策的恢復,預計12月的零售數字會有所改善。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擴大實施“一周一行”試點城市的範圍,吸引更多旅客前來香港消費,並鼓勵本地業者靈活應變,利用新科技推展網購業務。
綜合來看,香港的零售市場仍面臨不少挑戰,但隨著政策調整及消費潮流的變化,未來市況或可望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