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的背景下,香港立法會的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於最近召開會議,討論了關於文化創意產業未來發展的計劃。新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親自出席並參與了討論。立法會議員林素蔚則提出一項引人注目的建議:設立專門的「香港影城」,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展示經典港產片的場景,特別是一些家喻戶曉的作品,如李小龍的電影、《無間道》及《古惑仔》等。
林素蔚強調,香港曾經是亞洲影視和音樂文化的重鎮,尤其是在70和80年代間,各類藝人風靡全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香港在文化自信方面逐漸失去優勢,缺乏將其獨特的影視文化轉化為具吸引力的「知識產權」(IP)資源。她指出,目前香港尚未充分利用《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提供的新優勢,未能有效促進電影進入內地市場。
羅淑佩局長對林素蔚的提議給予了支持,認為類似於韓國的旅遊文化,可以在香港打造出具吸引力的電影拍攝場景,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香港的影視魅力。她表示政府有責任妥善利用這一文化資產,將其發揮到極致。
在會議上,政府的預期是到2034年,文創產業的市場價值將從目前的1,221億元增長至2,000億元,並且就業人口將增加到26萬名。林素蔚對這一目標表示樂觀,強調影視文化的推廣將為旅遊業帶來新的機會。今年會議上,數據顯示文創產業的年均增長率預計為4.2%,這一數字卻引起了多位委員的不滿。
委員會主席馬逢國指出,在過去十五年中,文創產業的年平均增長達到5.5%,而現階段卻只設定4%增長的目標,且未來十年每年僅增加2,750個職位,這種預測被他認為是過於保守。馬逢國質疑,政府在過去的基建投資如此巨大,卻僅預期文創產業在未來的增長低於過去的表現。
此外,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對於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歷史表示擔憂,指出自1997年回歸以來,政府已多次提及欲推動創意產業發展,但具體成效卻不如預期,質疑何時應該把在紙上計劃變為現實行動。
在結束會議時,羅淑佩局長表示自己上任不足一周,尚需時間審視香港文化創意產業面臨的各種挑戰,承諾會針對這些問題做出深入的調查和研究。這些討論無疑為未來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讓人期待未來能引入更多新穎的想法和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