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士服務的質量問題日益受到社會關注,為改善行業狀況,香港政府計劃向立法會提交修訂建議,擬要求所有的士必須裝設車廂攝錄機、行車記錄儀(俗稱車cam)以及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此外,所有的士司機也需必須提供至少兩種電子支付方式,以推動電子支付的普及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不少乘客對的士行業的服務質素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政府的這項提議意在加強對的士行駕駛安全和服務質量的監管,並在遇到衝突或爭議時,能夠提供可靠的證據支持。
根據政府提出的方案,車廂攝錄機將能夠實時錄影並記錄車廂內的情況,這將使得在得士司機與乘客間發生爭執時,能夠及時提供影音證據,幫助警方及運輸署審視投訴情況或調查違規行為,例如拒載或過高收費等問題。行車記錄儀則專注於記錄路面情況,在交通事故發生時,這類影像能夠讓責任劃分變得更加明了,協助保險公司的理賠工作。此外,這些設備的安裝也將有助於監控司機的駕駛行為,進一步提升駕駛安全和減少交通意外的發生。
在具體的實施方面,政府計劃不會硬性要求所有的士裝設相同型號的設備,而是會根據市場上的技術規範,為三種裝置分別指定具體技術要求。這樣可讓的士車主按照自己實際需要,自主選擇並安裝符合規格的設備。這一做法不僅提高了靈活性,還促進了市場競爭,預期能降低成本。
至於裝置的成本方面,目前市面上類似的設備的採購和安裝費用估計在每輛的士3500元至5300元之間,且日後每月的運營和維護費用約為150元至200元。隨著市場的發展,這些費用或許會隨之下調。
為了進一步推廣電子支付,政府建議的士司機必須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包括二維碼及非二維碼的支付選項,這將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利。此外,政府希望能在2025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法例修訂建議,若獲得通過,相關措施將於2025年底前相繼實施。
隨著這些新法規的推行,的士行業將迎來顯著的變化,有望提升整體服務質素與形象。個人資料私隱專員亦表示,會根據政府的後續諮詢,提供專業意見,確保在強化監管的同時,也能保障乘客及司機的私隱權益。
總的來說,此次立法建議的推行,預示著香港的士行業正邁向更透明、更安全的未來,讓乘客的出行體驗更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