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放生沙巴龍躉對香港海洋生態系統的威脅

放生沙巴龍躉對香港海洋生態系統的威脅

分享:

近期,香港的海洋生態系統正面臨一個全新的挑戰,那就是被放生的沙巴龍躉。根據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生態學家的研究,這種俗稱沙巴龍躉的魚類,實際上是由老虎斑和龍膽石斑雜交培育而成的人工養殖魚類。其體型龐大、生長迅速的特點,使得這種魚類成為不少市民在海上放生活動中的熱門選擇。

然而,這些本應在人工環境中飼養的沙巴龍躉,卻被放生後迅速適應了香港的水域,並開始繁殖。調查報告指出,這些魚類在消化系統中的食物殘留DNA顯示,它們偏好捕食那些本地魚類不常選擇的物種,這不僅令食物鏈受到嚴重干擾,更對已經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極大威脅。

專家認為,沙巴龍躉作為強勢的捕食者,能夠佔據未被其他物種利用的資源和生態棲位。這種情況下,依賴於這些物種的本地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將受到直接威脅。此外,沙巴龍躉缺乏天敵,這進一步增加了其生存和繁殖的優勢,令其對本港原生物種的存續構成了潛在威脅。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教授Celica Schunter強調,這項研究不僅關注放生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更呼籲市民深入了解放生行為的潛在風險。隨著放生活動日益頻繁,外來物種進一步擴散對香港沿岸生態系統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這一事實將促使我們必須更加重視海洋生態的監察和管理。

因此,專家建議政府及相關機構應加強公眾教育,讓市民了解放生的潛在影響及如何正確參與相關活動,以降低放生行為對香港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並促進海洋生物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每個人都應該在愛護自然的同時,謹慎行事,以保護我們珍貴的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