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法會的議會上,法律界立法會議員林新強於今天(8日)提出了「提升香港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地位」的議員議案,強調政府有必要加快並加大力度,助力本地航運業的發展。林新強指出,隨著全球航運市場的激烈競爭,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正面臨著重重挑戰。他呼籲政府應加強業界教育以及持續培訓高端航運服務業的人才,並且對抗整體市場環境的變化。
在會議中,多位議員對於目前政府在航運領域的表現表示擔憂,認為現行政策已顯示出「固步自封」的跡象,未能充分把握港口自動化和先進航運技術的應用機會。有議員提出,應考慮和廣州進行港口整合,以提升香港的航運競爭力。
林新強進一步指出,當前全球航運服務主要被英國倫敦壟斷,許多大型船舶經紀公司皆集中於此。最近,由於英美對俄羅斯和伊朗的航運保險制裁導致該國的國際貿易幾乎陷入癱瘓,這突顯了香港作為航運金融、保險及法律中心的潛力。林議員引用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的推進海事仲裁制度和提升航運保險承保能力的重要性,並認為香港可以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發揮其在國際航運業中的關鍵角色。
根據署理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廖振新的發言,香港在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指數中名列全球第四,這一成績顯示出香港堅實的港口條件及優秀的專業海運服務。廖振新還提到,海運服務業的經濟貢獻顯著,其在2019至2022年間增長近四成,顯示行業具備良好的發展潛力。
雖然香港的航運業態欣欣向榮,但選委界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卻警告,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正岌岌可危。面對外部的不利因素,例如長期的中美貿易戰,及內部的高成本和技術創新不足等,香港若不作出根本改革,未來的挑戰將愈發嚴峻。他強調政府需積極整合行業資源,為未來航運服務的發展打下穩固的基礎。
此外,周文港議員則批評,以往政府的決策思維過於保守,導致香港在港口自動化及先進技術的應用上失去了先機。他認為政府需積極調適思維,尋找新的突破口,以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航運市場。
在航運金融方面,管浩鳴議員指出,香港可以利用本地堅實的銀行體系及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探索將香港轉型為國際航運金融中心的可能性。此外,陳沛良議員也提到,政府應加強宣傳香港在海運保險方面的優勢,以吸引更多的國際性海事保險機構在香港設立分部或總部。
總體而言,提升香港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地位的討論不僅僅是政府和立法機構的責任,也需要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才能確保香港在全球航運體系中的競爭力依舊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