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推廣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整合社區關愛力量

推廣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整合社區關愛力量

分享:

隨著社會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日益提高,有關機構近期為香港的關愛隊隊員提供了「精神健康急救課程」,並展開研究,以評估其對隊員精神健康知識的影響。該機構的負責人指出,預防工作在精神健康領域發揮的效果最為顯著,並形容這項投資的潛在回報極其可觀,建議全港推廣這一急救課程至所有關愛隊伍中,以提升社區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識別和介入能力。

政府在2022年成立的18區關愛隊旨在拓展社區網絡,積極探訪有需要的群體。香港心理衛生會通過為關愛隊成員提供心理急救課程,強調了溝通技巧和應急處理方法的重要性,藉此增強隊員在社區中辨識及介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

為進一步評估課程成效,香港心理衛生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於4月至6月期間對127名關愛隊成員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參與課程的成員在精神健康知識、對情緒病及精神病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社區服務的應用等三個方面都有明顯提升。在心理知識測試中,參與者的平均分為45.6分(滿分60分),屬於高度合格的水平。

關愛隊成員鄭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強調參加課程後對精神健康的認知明顯提高。他了解到,大多數精神病患者並不涉及暴力行為,並認為關愛隊的角色就像是社區中的「哨兵」,在發現他人行為異常時能及早關懷、協助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香港心理衛生會副總幹事黃敏信強調預防是最為有效的精神健康策略,他的理念是「投入1元,可獲得5元的回報」,因此應該加強預防性工作,包括將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在全港的關愛隊中推廣,並培訓合適的隊員成為急救導師,從而實現持續性的人員培訓。

學者方面,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崔佳良指出,社會上對關愛隊的看法存在質疑,認為其無法替代專業醫護人員。她卻反駁說,實際上,關愛隊在社區中的覆蓋範圍和滲透性遠超醫護系統。全球各地的精神健康問題處理方式均採取「金字塔式」的策略,關愛隊可以提供最基礎的社會關懷和早期識別的服務。

崔教授進一步強調,若關愛隊希望發揮基礎服務功能,則必須確保隊員具備正確的知識、心態和技能,這也正是提供相關課程的必要性所在。

而工聯會的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則補充,透過對關愛隊的培訓,可以加強社區的精神健康支持與地區協作,從而建立一個更為有效的服務網絡,讓受困擾的精神健康人士願意主動求助,最終形成一個相互支持的社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