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為了提升市民對精神健康的理解與互助能力,香港心理衛生會近期展開了一項重要計劃,計劃將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推廣至全港關愛隊,以鞏固社區支援的基礎。這一倡議不僅期望提升隊員的專業知識,亦旨在更有效地介入有需要的個案,促進社會整體精神健康水平的提高。
該機構在研究中指出,精神健康的預防措施效果顯著,“投放1元有5元回報”的理論,充分體現了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就此,香港心理衛生會以關愛隊為主體,為其成員提供了專題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這些課程涵蓋溝通技巧、應變處理方法等核心內容,旨在提高隊員在現場識別與介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
自從2022年香港政府成立18區關愛隊以來,這些隊伍便成為了社區網絡的重要一環,致力於探訪及關懷有需要的市民。最近,香港心理衛生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對127名關愛隊成員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參加急救課程的成員在精神健康知識、對情緒病及精神病患者的接受程度方面,都有顯著改善。這些隊員在得分上,也在60分滿分的評量中獲得了45.6分,顯示其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已達到相對高水平。
參與這項課程的關愛隊成員鄭先生表示,通過此次培訓,他對精神健康的理解有了顯著提升。他強調,許多精神病患者並不具涉暴力的傾向,因此他們作為“社區哨兵”的角色更加重要,能及早發現有異常行為的個體,提供必要的支持與關懷。
香港心理衛生會副總幹事黃敏信在訪談中指出,精神健康的預防工作需要長期的投入和持續的教育,他強調應將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在全港的關愛隊中普及,並確保適合的隊員獲得專業的導師培訓,以便持續提升其專業能力與服務質量。
學者們亦表示,關愛隊的覆蓋範圍及滲透性往往超過傳統的醫療專業。他們認為,以“金字塔式”的方式來解決精神健康問題是當今社會的必要途徑,而關愛隊所能提供的基礎服務,包括早期識別及心理關懷,在整體健康服務體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也強調,參加培訓的關愛隊不僅能增強社區的精神健康服務進而有效促進居民相互理解與支持,更能建立完善的社會協作網絡,以鼓勵那些受到精神健康問題困擾的人士求助。
隨著社會逐漸重視精神健康問題,推廣精神健康急救課程至全港關愛隊的努力不僅展現了預防為主的服務理念,更為建立一個懂關心、能幫助的社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切都為香港的精神健康網絡注入了新活力,期待未來能見證更多的正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