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對於精神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強,尤其面對社會日趨複雜,人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與了解也變得尤為重要。為了提升社區對精神健康的支持能力,香港心理衞生會近期進行了一項針對關愛隊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並展開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這一課程不僅有效提升了關愛隊隊員的精神健康知識,還改善了他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接受程度。
自2022年,香港政府成立了18區的關愛隊,旨在擴展社區支援網絡,為有需要的個人提供探訪服務。香港心理衞生會對這些關愛隊成員進行了為期數月的培訓,教授他們溝通技巧和應對策略,從而提高他們在社區中識別和介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這種培訓的效果已在隨後的調研中得到了印證。
該機構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於2023年4月至6月進行了一項涵蓋127名關愛隊成員的調查評估。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課程的成員在精神健康知識的掌握、對情緒疾病及精神病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社區服務的應用等方面均有明顯提升。在滿分為60的評分體系中,他們平均得分達到了45.6,這樣的表現充分反映了課程對成員們的幫助。
關愛隊成員之一的鄭先生表示,透過參加課程,他對於精神健康問題的認識有了顯著提升。他提及,多數精神病患者並不具攻擊性,而關愛隊的角色就像一個「守護者」,當發現社區內有人行為異常時,他們能夠及早介入,從而實現問題的早期發現與處理。
心理衞生會的副總幹事黃敏信強調,在精神健康工作領域,預防措施是最具成效的。他明言,「投放1元能夠帶來5元的回報」,因此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並建議將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推廣至全港的所有關愛隊,並且培訓合適的成員成為精神健康急救導師,從而持續更新和加深隊員的知識。
中大的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崔佳良指出,雖然社會上存在著對關愛隊能否替代專業醫護的質疑,但實際上,關愛隊在社區中的滲透性及覆蓋度往往比傳統醫護更為廣泛。國際上普遍採取「金字塔式」的模式來解決精神健康問題,關愛隊所能提供的基礎服務,正是識別和預防社區內的精神健康危機。她呼籲,若要讓關愛隊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確保隊員們具備正確的知識和良好的態度,這就是為何提供相應課程的必要性。
工聯會的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也支持這一觀點,認為通過系統性培訓,關愛隊不僅能夠強化本地社區的精神健康服務,更能促進各區域間的協作,形成更加有效的支援網絡,鼓勵精神健康受困擾者主動求助,尋找對他們有利的解決方案。
記者:林彥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