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精神健康問題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香港心理衛生會近期建議,應將「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推廣至全港的關愛隊,這一呼聲背後反映出對精神健康支持的迫切需求與希望。針對這項倡議,心理衛生會的負責人強調,這項課程成功提高了關愛隊成員的精神健康知識,並且能夠顯著改善社區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認識與介入能力。
自2022年起,香港政府在全市成立了18個關愛隊,旨在擴展社區網絡,主動探訪有需要的個體。為支援這項計劃,香港心理衛生會針對關愛隊成員提供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涵蓋了如溝通技巧及應變處理方法等核心內容,目的是提升這些成員在社區中識別和介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並有效地提供所需的支持。
在2023年4月至6月期間,香港心理衛生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對127名參與課程的關愛隊成員進行了詳細的調研評估。結果顯示,接受課程的成員在三個方面,包括精神健康知識、對情緒病及精神病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社區服務的應用能力均有顯著提升。結果表明,在精神健康知識的評分中,這些成員的表現達到45.6分,顯示出其在此領域的高知識水準。
關愛隊的一名成員鄭先生表示,在參加課程後,他對精神健康的理解有了顯著進步,尤其發現大多數精神病患者並不具備暴力傾向。他形象地將關愛隊的角色比喻為「哨兵」,強調當注意到周遭人行為異常時,可以迅速伸出援手,及早識別並提供幫助,從而有效地協助發現潛在的精神健康問題。
此外,香港心理衛生會副總幹事黃敏信亦表示,對於精神健康的與時俱進,預防措施是最為有效的策略。他提出「投放1元有5元回報」的觀點,呼籲應加強對關愛隊成員的培訓,建議將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推廣至所有關愛隊,並對合適的成員提供導師訓練,穩步提高一線服務的專業水平。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的教授崔佳良也分享了她的看法,指出儘管社會上有整體對關愛隊的質疑,但她堅信該隊伍在社區的覆蓋度與滲透性遠超醫療專業人員,應該將其視為精神健康問題的「金字塔式」基層服務的前線。她強調,要讓關愛隊真正發揮作用,必須確保成員具備適當的態度和知識,而這正是通過該課程可實現的。
最後,工聯會的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也表示,關愛隊的培訓不僅能夠加強社區的精神健康服務,還能增進與地方的協作,構建更為有效的服務網絡,鼓勵更多精神健康受到困擾的人士主動尋求幫助。
這一系列的措施顯示出香港在推進精神健康服務的道路上,正逐漸形成全社會的合力,為每一位需要支持的人士提供更為全面的關懷與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