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精神健康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相關機構正積極推動精神健康急救課程,以提升社區的心理健康知識並加強關愛隊的服務能力。香港心理衛生會近日指出,這些課程能有效提高關愛隊成員的精神健康知識,進而促進精神健康的預防和介入工作。
自2022年以來,政府已在全港18區成立關愛隊,旨在拓展社區支持網絡,並深入探訪需要幫助的個體。作為這一計劃的重要一環,香港心理衛生會為關愛隊提供了針對性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課程中不僅涵蓋溝通技巧,還有應變處理的方法,這些都旨在提升隊員在社區中識別和處理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
為了評估課程的成效,香港心理衛生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對127名參加課程的關愛隊成員進行了研究。調查顯示,參與者在精神健康知識、對情緒障礙及精神病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及在社區服務中的應用能力等方面,都有顯著改善。其中,參加者在精神健康知識測試中的平均分數達到了45.6分(滿分60分),顯示出高水準的知識掌握。
參與課程的關愛隊成員鄭先生表示,這次培訓不僅增強了他對精神健康的認識,還改變了他對精神病患者的刻板印象。他指出,大多數精神病患者不會涉及暴力行為,因此關愛隊的角色猶如社區中的「哨兵」,能夠及早關心並發現異常行為,有助於及早介入和支援。
香港心理衛生會的副總幹事黃敏信強調,預防措施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成效最佳。他將預防工作比喻為「投放1元有5元回報」,並呼籲應該將精神健康急救課程的推廣擴展至全港所有關愛隊,並設置合適的隊員接受專業的精神健康急救導師培訓,以便於持續提升成員的能力。
此外,中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崔佳良對於關愛隊的能力表示支持,儘管社會上有聲音質疑關愛隊無法取代專業人員,但她指出,關愛隊的覆蓋率和滲透性實際上比醫護人員更為強大。她提到,全球多數地區都以「金字塔式」的方式來進行精神健康服務,其中關愛隊負責基層服務,例如早期識別和預防等。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也表示,培訓關愛隊能大幅加強社區的精神健康服務,並促進地區間的協作,最終可以建立一個更有效率的服務網絡,鼓勵有心事的市民主動求助,獲得必要的支持。
透過這些努力,我們期待能在香港建構更完整的心理健康支持體系,以促進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