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賢(Ian)今年以創意故事串連的方式,推出了多首單曲,而他的最後一首作品便是〈玩偶奇遇記〉,在這首歌中,他的角色揭曉為一隻玩偶熊仔,並且將自己的個性投射在這個角色上。究竟陳卓賢為何選擇玩偶熊仔作為故事的主角呢?
自去年底開始,陳卓賢便著手構思這個故事,並透過音樂和音樂錄影帶(MV)一一呈現。他闡述道:「從去年年尾開始,我便著手構思與創作今天這五首歌,無論是歌曲的旋律、故事劇情,甚至MV的細節,都在逐步的製作中調整與完善,而特色在於,主角是一隻熊仔,牠在每一章節中都有出現。」玩偶熊仔見證了一段從開始到結束的愛情歷程,而這隻玩偶卻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願。
在新歌中,陳卓賢呼籲聽眾注意到,萬物皆有思想,有生命,提醒大家不要忽視他們的感受。他提到,自己也許像那隻被忽略的熊仔,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這樣的比喻讓人深思,陳卓賢希望透過這首歌和它的歌詞,引起觀眾的共鳴。
「我們生活中容易忽視的存在,往往承載著更深沉的情感。」他解釋為何選擇熊仔作為主角的原因。「熊仔人畜無害,很多公仔皆為熊仔,當我們看待這些日常事物時,難免會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看似只是情感的象徵,但隨著故事的推進,逐漸展現出更深的意義。」他進一步說道,玩偶熊仔的不同形態和姿態,也象徵了各種心情,雖然熊仔喜愛著牠的主人,卻無法言語或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
陳卓賢透露,他希望這段故事能讓觀眾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非理所當然,而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他強調,玩偶熊仔在他的故事當中,也是一種自我投射,因為他自認是一個不容易表達自己的人。「透過這樣的故事,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有共鳴的朋友。」
在創作過程中,陳卓賢深信「萬物皆有生命」這一理念,並希望能提升大家對周遭事物的感知。「在我的歌曲中,如〈鑿〉裡的小女孩擁有的一隻熊仔,牠的存在不僅僅是物件,還有牠自己的思想。我希望透過我的歌,讓人們明白,即使是一朵花、一隻鯨魚,都值得我們更加關注,因為它們也擁有自己的生命和情感。」
總而言之,陳卓賢的這首〈玩偶奇遇記〉不僅是音樂作品,更是對於生活、情感及存在的深刻反思,讓我們在欣賞旋律的同時,也不妨思考一下身邊那些可能被忽視的細微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