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中,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方面的指導方針被強調,顯示政策制定者期望在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一個有效的平衡。不久前,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接受訪問時,詳細解讀了項目進展,特別是關於樓層高度的調整及其相應的環保考量。
根據最新的規劃,第一期樓宇的最高樓層已從原本限制的10層提高至40層,這一變動引起了環保團體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他們指出,此舉似乎與2021年為了保護鳥類飛行路徑所設立的限高標準相違。然而,孫東強調,在設計階段,樓高的設定充分考量了生態保護,特別是在最高高度的調整上。他指出,位於園區最南端的專為人才打造的公寓仍將限制在2層,以保障當地雀鳥的飛行路徑不受到干擾。孫東表示,「我們不會觸碰自然保護區,所有的綠色生態保護都在考量之中,否則將無法通過城市規劃的審批。」
第一期園區的總樓面面積隨著規劃的調整而大幅增加,達到100萬平方米,幾乎相當於最初規劃的兩期發展後的總面積。為了加速實施,第二期的發展內容需要重新制定城市規劃。孫東明言,除了計劃在應急醫院的原址上建設現代化醫學大樓外,其他地塊的初步規劃方案仍在考量中。他提到,「不特別細化是出於戰略留白,我相信在2027年後,內地政府會著手確定第二期的發展。」
目前,第一期園區計劃於明年啟用,預計會有約千名專業人才將進駐,這對於推動本地創新科技產業至關重要。孫東透露,已經有數十間企業表達入駐意向,這些企業中大部分集中在生命健康科技領域。園區開放初期,內地人員的進出主要依賴落馬洲口岸,屆時將有特殊通道安排,以便特定人員能方便地以專車進入園區,香港居民也需在特定站點進入。這些具體措施需要與保安局及運輸及物流局進一步協調,以確保安保與運輸需求得到符合。
在訪談中,孫東也提到了針對《綱要》中提及的內地籍人員社會福利保障的問題。他解釋,香港本地工作的內地人才與其家人不會影響其在香港的福利,他希望這能有效減少內地員工對未來的擔憂,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這個新興的科技創新園區,為科技發展輸入新鮮血液,促進地區經濟的繁榮。
這些措施和計劃的出台,無疑是為了在快速推進科技發展的同時,保持與生態環保的和諧共處,以打造一個更宜居、更智慧的未來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