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的政治與學術環境再次聚焦於國安問題,國安處高調帶走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鍾庭耀,指控他涉嫌協助追緝中的人士鍾劍華,此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鍾庭耀自2019年從香港大學退休後,成立了民研,專注於香港的民意調查與研究。然而,他在該領域的活動屢遭爭議,過去對於香港的社會動態和民意的剖析常常引發政府的不滿,引人質疑他的研究及言論是否會遭到監控。
另外,台灣的歷史學者黃克武原定於本月到香港中文大學開課,教授「中國近代史專題:中國近代思想與人物」,卻被香港入境處拒絕簽證,這一決定同樣讓外界疑惑是否與政治敏感性有關。黃克武在兩岸學術交流方面有著良好的聲譽,他的遭遇受到教育界和學術界的關注,並引發了對香港學術自由的擔憂。
在一檔電視節目中,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他並不擔心查詢學者是否會影響學術自由。他強調,現今社會中仍有部分人從事「軟對抗」行為,無論該人是學者或其他身份,若涉及違法行為,國安處都會採取相應的行動。他還提到,國家安全風險不會因為沉默而消失,必須藉由有效的監管和執法來確保安全。
鄧炳強具體指出,香港的安全與發展互為支撐,舉例2019年時期的暴力事件,讓他深信無安全環境就無法談論經濟發展。他強調,對於任何導致社會不安定的行為都需有警覺,他認為削弱對這些行為的關注是極其危險的。
當被詢問到學者的入境問題是否構成對學術自由的干預時,鄧炳強則回應,拒絕黃克武的入境並非因其學術背景,而是根據其活動性質及其他因素進行的決定。他強調,年年來港的學者數量眾多,只有少數幾人被拒,也因此不應將黃克武的入境拒絕與學術自由直接聯繫。
這一系列事件無疑顯示了香港當前的政治與學術環境之間的緊張關係。同時,隨著監控與管制的日益嚴格,學術自由的未來依然面臨重重挑戰。在此背景下,鍾庭耀和黃克武事件的發展將持續吸引各方的關注,並引發對香港社會與文化未來走向的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