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財政狀況在近期備受關注,財政司長陳茂波在8日於電台節目中透露,2024/25年度的財政赤字預計將從原先的481億元驟增至約1000億元,這顯示出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正愈發劇烈。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政府已經啟動了一項財政整合計劃,主要內容是削減各個政府部門的經常性開支,每年減少1%。陳茂波強調,未來將會進一步檢視這一措施的力度,探討是否存在進一步的削減空間。
陳茂波詳細解釋了造成收入下降的多方面原因,指出高利率和樓市疲軟所導致的印花稅和股票交易收入減少,以及不同行業在疫情後的復甦速度不一,進而影響到利得稅的收入。他提到,儘管利得稅收入有所減少,但這是一個周期性的現象,隨著經濟的回暖可能會有所改善。陳茂波重申,政府的開源措施需謹慎,以避免進一步加重市民的負擔,同時也必須考慮到香港與周邊地區的競爭形勢。為了達到節流的目標,政府在控制開支增長方面采取了凍結人手的措施,保持2021年3月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陳茂波表示現在對措施的效果下結論為時尚早,他強調將要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慮,以制定出更有效的措施來對應當前的財政困難。他相信透過持續努力,未來的三到四年內,香港的財政狀況將會逐步恢復收支平衡。陳茂波提到,希望透過引入新企業與新的人才來促進經濟增長,已經有約100家企業來到香港投資,而新引進的人才中有17至18萬人,這些人都是年輕且具專業背景的專才,他們的加入無疑會為政府的稅收帶來新的動力。
在基建方面,陳茂波指出,最近政府發行的基礎建設零售債券在認購上出現了不足額的情況,認購金額約178.5億元,低於預計的200億元。儘管如此,他表示機構投資者的反應仍然非常踴躍,這顯示了市場對政府信用的相信,並不需要對整體市場的情況過分擔憂。
另外,陳茂波還提到,政府正在積極推動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這一區域將佔據整個香港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涵蓋20多年的發展規劃。政府鼓勵商界參與,近期已有85家企業簽署了意向書,這顯示出企業對於未來機遇的信心。他指出,北部都會區將會容納各種類型的產業發展,包括科技、物流等,以滿足未來經濟的需求。陳茂波強調,這是一項長期行動,必須因地制宜,讓市場參與重建,政府的角色是協調與促進。
陳茂波在其網誌中提到,香港近期舉辦了一系列文化及創意盛會,這些活動不僅為當地的企業提供了互動交流的機會,也為香港的文化交流打下良好基礎。他相信這些展會能使香港在全球範圍內更具吸引力,並有助於吸引更多創新企業及人才的參與,進一步確立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和創新樞紐的地位。此舉不僅對於經濟有助益,同時也能提升城市的整體品牌形象,為未來的繁榮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