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建築成本高居亞洲首位,企業在這樣複雜且多變的營商環境中面臨著重重挑戰。凱諦思集團(Arcadis)作為一間國際知名的公司,扎根香港已有75年,致力於提供建築成本管理和商務諮詢等專業服務。該集團的香港及澳門地區董事總經理方劍豪表示,凱諦思集團團隊憑藉多年累積的經驗,曾為多個大型建築項目提供顧問服務,包括著名的西九文化區內的M+博物館和香港國際機場的第三條跑道工程。
方劍豪指出,由於香港缺乏國際級博物館的建設經驗,過去在制定M+博物館的建築成本及預算時面臨了諸多困難。該博物館的規劃、工程竣工至最後開幕前後耗時近九年,這一過程中的複雜性與挑戰性可想而知無疑。他提到,凱諦思的國際網絡為項目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集團的團隊可以參考類似於法國巴黎羅浮宮和英國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等國際博物館的建設經驗和成本數據,從而更有效地為M+項目提供參考。最終,通過不斷的成本控制及精細化的評估,團隊成功為該項目節省了約5%的成本,並得以如期完成建設,贏得了各方的讚譽。
不僅如此,在過去的30多年中,方劍豪亦專注於公營工程的顧問工作,其中皇后山邨的建設令他印象深刻。這個大型公共房屋項目提供了多達1.2萬個單位,在疫情期間成功入伙,對於香港的居住需求有著重要意義。方劍豪強調,凱諦思一直在推動數據驅動的建築生態系統,這在面對如此大規模項目時尤為關鍵。他表示,現今的建築成本管理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遊戲,而是需要借助先進的電子化招標和整合數據的技術來達成。
凱諦思集團於20年前開始推動招標過程的電子化,這不僅提升了招標的效率,還有助於建立一個龐大的數據庫,讓各種歷史數據得以進一步整合。這一系統可以幫助業主在選擇承建商時進行更深入的比較,從而降低未來的建設成本,提升整體項目的效率。方劍豪提到,香港的房屋署已經開始接受這種電子招標系統,未來期望這一進程能夠進一步擴展到其他公私營建設項目中。
除了提升招標過程的效率外,凱諦思集團也考慮到采購入建材的新模式。方劍豪指出,與傳統的現場施工方式相比,現在的組裝合成技術(MiC)為降低建設成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凱諦思在某些公營房屋項目中,嘗試採用官方直接採購材料的方式,再將這些材料分發給承建商,最終實現了成本的降低,這也顯示了新供應鏈模式的潛力。
方劍豪強調,除了針對建材的採集模式進行創新,另一個提升成本控制的方向是考慮與中國及其他國際城市的行業標準接軌。由於香港以往主要採用國際建材,導致建築成本高昂,而現今中國市場上有許多優質而平價的建材,卻因未符合合約要求而未能被廣泛應用。他認為,與國標的接軌,相信可以為業界提供更多的選擇,並進一步降低整體建築成本。
在推動行業可持續性方面,凱諦思同樣積極行動。方劍豪透露,該集團與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合作撰寫了多份指南,引領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影響和社會責任。他提到,隨著企業越來越關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指標,綠色建築已成為行業共同關心的話題。未來,凱諦思希望能夠將其在全球市場的經驗和技術引入香港,促進本地市場的國際化和可持續發展。
隨著香港進入建設3.0時代,凱諦思集團在建築成本管理和政策推動上所做的努力無疑將為未來的建築行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並引領香港在全球範圍內展現更大的影響力。方劍豪在結尾時強調,只有整個社會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未來還有大量的實踐方案需要進一步試行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