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交通環境中,共享單車曾經風靡一時,成為市民日常通勤的一個方便選擇。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及部分公司的退出,現在僅剩Locobike穩步生存。創辦人程俊豪(Ken)在近期的專訪中,深度剖析了共享單車的行業生態及應對挑戰的策略。
Locobike於2017年進入共享單車市場,曾經與六家其他公司同場競爭,然而到2019年,幾乎所有的競爭對手均選擇撤出。程俊豪指出,這一切乃是受疫情影響所帶來的轉變。疫情期間,許多人選擇避開擁擠的公共交通系統,開始喜歡騎單車進行日常出行。這一新興的出行模式,無疑成為Locobike生存的一個契機。隨著新界東西單車徑的連接,以及疫情的逐步減退,共享單車的使用度也隨之上升。
在談及共享單車過去的負面形象時,程俊豪坦承,公眾對無人管理的單車存在懷疑,甚至有一部分人因為個人偏見而故意破壞單車。為了改善這種情況,Locobike已經組建了一支40人的巡邏團隊,專注於打擊破壞行為。這樣的措施,不僅提高了用戶對共享單車的信任度,也有效減少了破壞事件的發生。他表示,透過持續的教育和反饋,也能改善用戶的停放行為,讓公眾理解共享單車的運行與管理。
在共享電動單車的推廣上,程俊豪提到,運輸署及Locobike於去年啟動了為期一年的「共享電動可移動工具試驗計劃」。參與計劃的市民熱情高漲,最終約300人報名參加,反映了公眾對此類新型交通工具的興趣。程俊豪強調,儘管香港目前尚未對電動單車立法,但經過一年試驗,計劃中並未出現重大意外事件,顯示在適當的監管下,電動單車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他指出,電動單車的引入有其必要性,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城市都在提倡「主動出行」的觀念,即不再需要依賴公共交通的固定時間表,而是能夠靈活選擇出行方式。然而,对于电动滑板车的使用,他則保留態度,認為其風險較高,許多國際城市已經逐漸禁止其通行。程俊豪強調,隨著香港的法規逐步完善,未來將可以把電動助力單車的泊位設置在交通樞紐附近,實現便捷的跨區出行。
此外,他也對未來的單車道規劃充滿期待,認為在九龍及香港地區鋪設專用單車道不是夢想,關鍵在於投入資源和資金的支持,未來或許會出現更多適合單車騎乘的道路配置。
透過這次的專訪,程俊豪描繪了共享單車在後疫情時代的重生,也提出對於電動單車及其他共享交通工具未來的願景,期待能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