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預算赤字高達千億元,減少財赤已成為明年《財政預算案》的重中之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先前的發言中提到,他將檢視各部門經常開支削減1%的力度是否已足夠。面對財困的事實,公務員的庞大編制自然成為討論的焦點。儘管政商界普遍對公務員減薪持保留態度,認為此舉可能會對300多萬名在私營機構工作的市民造成負面影響,但在政界中,有聲音質疑政府是否應該從精簡公務員編制入手,以減少冗員。
根據最新資料,香港的公務員編制約有19.2萬個職位,而實際在職人數為17.3萬。根據上年度的數據,公務員的薪酬及相關支出總額高達1562億元,這筆開支在目前的財政環境中,無疑讓政府倍感壓力。然而,立法會成員如李慧琼及陳健波在討論這一問題時,一致表示不贊成減薪,並強調這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惡性循環。陳健波甚至直言認為減薪應該是「最後一招」,呼籲政府考慮刪減編制內的冗員。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近年來始終維持公務員編制的零增長策略,但該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正引發爭論。一些行會成員及立法會議員指出,公務員體系中存在冗員現象,並呼籲政府應勇於進行實質性的檢視。有成員表示,政府多年來沒有進行必要的削減,說明中存在一些「肥膏」的情況。儘管不必終止現有員工的職位,但政府仍可透過提高現有人手的使用效率,來優化人力資源。例如,可以運用科技手段替代某些簡單的文書或基層工作,從而讓多餘人手自然流失,或者進一步調整人員到人手緊缺的部門。
一些高級公務員私下表示,公務員系統中如果說完全沒冗員是難以讓人信服的。事實上,由於科技的進步,某些職位的工作量已有顯著減少,導致部分員工全日工作後可能只需一半的時間來完成任務。他們指出,若今後減少人手或停止招聘,可能在幾年後造成中層管理的斷層,因為新人員的資歷不足,無法接替中層管理職位。他們希望社會能夠更公平地評價公務員的工作,而不是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
針對公務員編制問題,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的總幹事梁籌庭表示,編制過剩的說法是一個偽命題。他強調,政府從來不會將其職位完全填滿,部分空缺職位即使流失後也不會重新招聘,這使得編制看似過剩但實則並非如此。他指出,特定的部門如康文署及運輸署在前線的工作壓力常常非常大,員工的工作情況不容小覷。
此外,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則提到,政府應更加靈活地運用人力資源,與其在每一個政策項目上設立新的高層職位,不如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這樣不僅能提高效率,亦能有效控制開支。
最終,不僅是公務員編制的問題,真正的挑戰還在於民生開支的激增與政府面對的巨額財赤。社會也出現了對官員帶頭減薪的呼聲,但很多高官卻認為這只是一種姿態,並不會解決實質問題。在未來,政府是否能夠找到一條真正可持續的財政平衡之路,仍需進一步的智慧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