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公務員編制與財政赤字的博弈:重塑人力資源的必要性

公務員編制與財政赤字的博弈:重塑人力資源的必要性

分享:

在香港,面對千億元的財政赤字,政府如何有效減少開支已成為明年《財政預算案》的關鍵課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將檢視各部門削減經常性開支的措施,尤其是1%的削減力度是否足夠。在這樣的財政困境之下,公務員的編制問題無疑成為議論的焦點。然而,對於是否應該減少公務員薪金,政商界卻普遍持不同立場,大多數人擔心一旦進行減薪,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到超過300萬的勞動力市場。

目前,香港的公務員編制約有19.2萬個職位,但實際在職人數僅為17.3萬。根據上年度的數據,公務員的薪酬及相關開支達到了1562億元,可見其對政府財政的壓力。然而,在近日的內部會議上,不少政界人士如李慧琼和陳健波對公務員減薪表示不贊成,認為這將導致惡性循環,影響到廣大市民的生活水平。陳健波甚至將減薪視為「最後一招」,建議最有效的方式是刪減冗員編制並善用現有人手。

一些立法會議員和行會成員則不約而同指出,公務員系統中確實存在冗員問題,政府多年的編制增長缺失讓「肥膏」愈加多。他們認為,即使不裁員,政府也應該提高現有人手的生產力,透過科技的應用來替代一些基層工作,這不僅可以減少冗員,還能提升服務效率。甚至有行會成員表示,只需簡單的一聲令下,大部分部門都能立即執行5%的經常開支削減方案。

然而,當面對「公務員系統是否存在冗員」的質疑時,部分高級公務員則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系統中並不會存在明顯的冗員,特別是在一些前線職位上,許多工作實際上是繁忙而高強度的。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職位的實際工作量可能已大幅減少。因此,若不再招聘,即使職位空缺也不見得會對服務造成不利影響。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則對編制過剩的說法表示懷疑,他認為政府的招聘政策使得職位經常性空缺,但實際人力資源的不足仍然體現在對應工作量的發放上。他建議應當更好地利用現有人手,調整部門內的資源配置,以更高效地應對不同部門的需求。

此外,有部分行會成員也強調,政府在推出任何新政策時,應合理考量現有資源,不應只依賴新增高層職位來推動。例如,關鍵基礎設施的管理可以由現有的人手承擔,取而代之的時間和成本,更能促進政府運作的靈活性。

面對目前的財政赤字,社會上有聲音呼籲高官應以身作則,帶頭減薪。然而,這種做法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對於中低層公務員及紀律部隊,他們可能會承受更大的財務壓力。許多人認為,無論是減薪還是削減編制,真正面臨的問題是民生開支的持續上漲,而政府卻不敢採取措施增加稅收,這種「左削右削」的做法顯然難以持久,長期以來將公務員作為反應的對象並不公平。

面對未來的挑戰,如何更有效地運用和管理人力資源,成為香港政府必須深思熟慮的方向。只有在確保服務質量的同時,才能達到財政可持續性的目標,這也要求各方共同努力,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