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全球近44億人或感染幽門螺旋菌 專家:應及早治療並注重衞生防止復發

全球近44億人或感染幽門螺旋菌 專家:應及早治療並注重衞生防止復發

分享:

在最新的衛生研究報告中,全球近44億人可能受到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威脅。這一數據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關注,特別是在亞洲,估計有一半的人口曾經感染或仍在攜帶這種潛在危險的病菌。這種細菌通常聚集在胃壁的黏膜層,能夠引發多種腸胃問題,包括胃炎、胃潰瘍等,並且與胃癌及淋巴癌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在最近一場學術交流會上,諾貝爾獎得主巴里·馬歇爾親臨香港,並與本地專科醫生進行深入討論。腸胃肝臟科專家黃泰釗在會上提到,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往往在初期並未表現出明顯的症狀,但隨時間推移,若病情惡化,則會出現上腹部脹痛、胃氣、吃飯後不適、食欲不振及噁心等症狀。因此,黃醫生強調,若懷疑感染,應及早進行檢查和治療,以避免病情惡化。

當前的治療方案主要是採用所謂的“三聯療法”,這包括了兩種抗生素和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其療程一般為一至兩週,成功率可達80%至90%。然而,隨著時代的推進,黃泰釗醫生指出,香港地區對於第一線療法的抗藥性正在增加,因此建議患者按照醫生的建議,在完成療程的4至6週後,進行吹氣測試檢查是否仍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如若檢測結果仍然陽性,則需改用第二線藥物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包括通過不潔的水源、唾液以及受污染的食物,這也意味著患者的家人面臨著較大的感染風險。為了降低感染的可能性,黃泰釗醫生建議應特別注意家庭衛生,建議飯前及如廁後都要徹底洗手。此外,感染者應避免使用家庭共用餐具,應習慣使用獨立餐具,並在用餐時使用公筷,以防交叉感染。

整體而言,對抗幽門螺旋桿菌的關鍵在於及早診斷及及時治療,同時加強衛生習慣,以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衹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護自己和家人的腸胃健康,遠離因感染幽門螺旋菌而引起的嚴重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