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NBA聯盟中,灌籃的瞬間變得愈加稀少,這一現象引起了不少球迷和專家的關注。最近,孟菲斯灰熊隊的明星後衛查莫蘭特(Ja Morant)在對陣密爾瓦基公鹿隊的比賽中展現了這一變化的縮影。進攻中,查莫蘭特本有機會在快攻時面對防守者布魯克·洛佩茲(Brook Lopez)進行灌籃,但卻突然改變了策略,選擇在三分線外急停跳投,最終投失。這一幕讓人不禁質疑,為何這位25歲的天才球員本賽季如此罕見地選擇進攻路徑?在他參加的八場比賽中,查莫蘭特僅僅嘗試了兩次灌籃,結果兩次皆未命中,從肩部手術後,他的灌籃頻率明顯下降。即使他的360度上籃依然優雅,卻讓人懷念那曾經頻繁的入樽瞬間。
更令人擔憂的是,查莫蘭特的三分球命中率也不理想,但他仍然在三分線外毅然出手。這使得他成為當前籃壇挑戰性與爭議的縮影,許多人認為,這種以數據為導向的打法正在悄然掏空比賽的觀賞性,精彩的入樽瞬間似乎被冷落在場邊。在首場賽季揭幕戰中,波士頓塞爾特人通過高達61次的三分球出手輕取紐約尼克斯,這令籃球評論員Nick Wright對現代籃球的打法表達了不滿。他在社交媒體上呼籲NBA聯盟修正相關規則,甚至提出入樽可以計算為三分球的建議,來激發球員們提供更多吸引眼球的比賽。
隨著波士頓塞爾特人在2024年總決賽中延續了以三分為主的進攻戰術,聯盟各隊紛紛效仿教練喬·馬祖拉(Joe Mazzulla),使得本賽季的三分出手次數屢創新高。整體來看,球隊平均每場比賽的三分出手次數達到了37.4次,這不僅打破了過去的紀錄,也反映了當前NBA攻防風格的顯著變化。
儘管過去以中距離和入樽為主流的進攻方式正在被逐步取代,但許多球迷和專家卻不禁思索,這樣的趨勢是否意味著比賽的多樣性正在消失?許多教練和籃球專家一致認為,入樽的價值再次被忽視,隨著球隊的戰術愈發單一,傳統的進攻方式正在遭遇冷遇。即使在極具爆發力的球員如安東尼·愛德華茲(Anthony Edwards)身上,他本賽季的入樽頻率也顯著下降,這或許與他所處的環境及聯盟的整體打法有關。
不僅如此,許多前NBA球員在教導年輕球員時都提醒他們不要忽視入樽的重要性。教練科爾·威廉森(Corliss Williamson)就曾告誡愛德華茲這個賽季的表現要更加「有衝擊力」。這無形中反映出當前局勢的不尋常,過去那些讓人熱血沸騰的入樽時刻,如今似乎已被戰術籃球所取代。數據顯示,後衛每場比賽的入樽次數平均僅有0.32次,創下歷史新低。
有專家提出,當前NBA所處的「投籃沙漠」狀態,恰恰是由於戰術過度依賴數據分析所導致的。根據鮑爾州立大學教授Nick Elam的研究,球隊對中距離投籃需求的減少形成了明顯的「投籃沙漠」,本賽季有24場比賽團隊中距離得分為零,而這在過去的數季中是前所未有的。這種策略上的一致性,已經導致比賽失去了過去的風味和多樣性。過去,賽季的每場比賽中都能看到許多巧妙的運球和投籃,而現在,球場上的進攻模式越來越規範化、單一化。
對於NBA而言,如何逆轉這股趨勢並重燃比賽中的創意與活力,成為了一大挑戰。專家們建議,多樣化的進攻選擇必須得到重視,例如考慮重新引入底線三分的規則,或是提升中距離投籃的價值。在某程度上,NBA需要重新審視如何能在不降低比賽吸引力的同時,調整戰術方針,以便讓觀眾重新找回當初欣賞籃球比賽的樂趣。總之,要想重拾那隻屬於灌籃的美妙瞬間,或許就需要跨越這片「沙漠」,再次探索比分背後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