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建築商保華建業面臨拖欠工資的爭議,這一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房屋委員會針對公眾詢問,表示在其管理的三個建築工程項目中,保華建業負責的其中一項已經完工,並已獲得入伙紙,而另外兩個公屋項目則已經進行承建商的更換,以確保工程能夠順利推進。
根據房委會的公告,已落成的項目是位於將軍澳的昭明苑。該項目經過多次的監察和審核,最終獲得了入伙許可,顯示出該項目的順利完成。然而,對於東涌第103區及粉嶺新運路這兩個尚在建設中的公共住房項目,因保華建業涉及的欠薪糾紛,房委會與新承建商於今年11月初達成協議,正式更換總承建商。新的承建商於11月中旬已接手這兩個地盤,並開始進行剩餘工程,力求將對分包商及工人的影響降至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保華建業的欠薪問題並不是孤立事件。早前,該公司在多個工地上都出現了缺少支付工人工資的情況,這使得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房委會在處理這一舉措時,特別著重於確保工人的權益不受損害。
在回答媒體詢問時,房屋署發言人指出,保華建業組織的14項工務工程合同仍在如常進行中,並且並未有計劃更換承建商。各項目由多個政府部門監督,包括土木工程拓展署、建築署、機電工程署等,政府方面有一整套機制來監督工程的進度及承建商的表現。
對於與房屋委員會的合作,保華建業方面表示,該公司正在因商業原因與房協進行討論。雖然這些討論屬於商業機密,且尚在進行,但公司強調其業務運營一切正常,並會嚴格遵守相關條例和協議,以恢復健全的運作模式。
此事件突顯了建築業面臨的勞動問題及監管重要性,政府及相關機構也必須加強對承建商的監察,以保障所有工人的合法權益,維持建築市場的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