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議員霍啟剛於周一(9日)發表了一份有關促進香港精英體育發展的研究報告,他在立法會綜合大樓舉行的發佈會上強調現行精英體育資助制度的檢討必要性,期望透過增加制度的彈性並推動改革,來打造更為健全的體育產業。出席會議的中國香港桌球總會主席羅永聰也表達了對於桌球項目被剔出亞運的憂慮,他指出,在現行評核機制下,即便桌球的成績達標,若無法維持其亞運地位,明年將面臨降級的危機,預計資助減少高達80%,令人感到無辜。
隨著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臨近,對於「精英化」體育政策的討論再度成為社會熱話。政府目前將本地全職運動員分為六個級別,其中最高級別的「精英A+」運動員每月可獲得44,500元的標準資助,而位於資助金額最低的「成年隊」運動員則每月僅能獲得7,130元。雖然這一體系在理論上旨在激勵運動員追求卓越,但是報告指出,實際上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例如,桌球這一項目已被剔除於奧運及亞運賽事之列,面臨不得不降級的困境。
自2010年之後,桌球項目未能在亞運中出現,導致未來10年間無法參加至少三屆奧運和亞運,這使得桌球運動員在2025年春季面臨降級至精英B級的威脅。羅永聰指出,即使香港桌球運動員過去曾在1998至2010年期間屢獲獎牌,該項目的剔除仍使他們的努力受到打擊。他強調,桌球在體院計分制中每年都能達標,甚至出現「爆分」的佳績,運動員們努力而誠心,卻因為項目沒有相應的奧運或亞運地位而成為受害者。
報告中還提出,在當前固定的資助體系下,無法有效支持香港的精英體育發展,呼籲需要打造體育產業,並拓寬資金來源,減少對政府資助的依賴。例如,據報導,在日本2020年的體育總會收入中,63%來自商業收入,而公帑資助僅佔18%。這顯示出香港在體育產業化過程中應更好地融入商業界。
目前,桌球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日益上升。2022年,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創下了歷史上最多的現場觀眾數據,決賽時更是吸引了超過8000名球迷前來觀戰。此外,著名桌球選手「火箭」奧蘇利雲獲批成為香港居民,引起廣泛討論。即將於明年三月在啟德體育園舉辦的「香港格蘭披治世界桌球大獎賽」也將邀請世界排名前32的球手來港比賽,並已獲得商業機構的贊助,未來必將為推動體育產業化注入新的活力。
霍啟剛希望,政府能夠對桌球項目的評核制度進行必要的審視和調整。他指出,雖然奧運和亞運項目至關重要,但世界錦標賽等其他國際賽事同樣不容忽視。在他看來,應在資助模式上添加更多的靈活性,以便令各項目能夠在不同情況下調整其評級。此外,他強調新興運動的資助準則需要更為人性化,應在獎牌數量的依賴上進行合理調整,讓市民更清楚地了解到政府資金的投入效益。
羅永聰與霍啟剛在會中強調了香港精英體育選手在國際賽事中的潛力和價值,並展望未來能夠透過改革政策,為這些運動員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香港的體育形象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