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於立法會舉行的發佈會上,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針對香港精英體育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發表了相關報告。他在會中強調必須檢討現行的精英體育資助制度,以便為體育產業的繁榮創造更多的彈性及改革空間。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國香港桌球總會主席羅永聰,他提出了對於桌球項目未來發展的擔憂,尤其是在被剔除出亞運項目的背景下,這一運動面臨的資助削減問題。
隨著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臨近,關於「精英化」體育政策的討論在社會上再度引發熱議。香港政府目前將本地全職運動員劃分為六個不同級別,其中「精英A+」級別的運動員每月可獲得44,500元的標準資助,而最低的「成年隊」運動員則僅能獲得7,130元的補助。然而,霍啟剛在報告中指出,現行體育資源的分配存在明顯的失衡,某些項目因被剔出奧運和亞運而遭遇降級的困境,不僅影響了運動員的待遇,也阻礙了這些項目的長期發展。
以桌球為例,儘管自1998年至2010年的亞運期間,香港桌球隊獲得了多枚獎牌,但因這項運動在2010年後被剔出亞運,反而導致了其失去參賽資格,未能滿足連續參加三屆奧運及亞運的要求,這使得桌球項目在2025年即面臨從精英A級降到精英B級的危機,資助金額更是預計將減少高達80%。
羅永聰對此深感無奈,他指出,雖然桌球在體育院的計分制中表現出色,甚至出現「爆分」的情況,但桌球因被剔除出亞運,進而導致的降級問題實為不公。他強調運動員在努力爭取佳績上從未懈怠,然而對於桌球是否能在奧運或亞運中佔有一席之地,運動界並不具備任何影響力。
報告中提出的建議非常關鍵,霍啟剛表示,應該打造更具活力的體育產業,並且必須擴大資金來源渠道,減少對政府資助的依賴。以日本為例,2020年該國的70多個體育總會中,有63%的總收入來自於商業收入,公帑資助僅占18%。這顯示了商業模式在體育行業中的重要性。
桌球在香港已獲得廣泛的社會關注與熱愛。2022年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不僅刷新了職業桌球賽史上的現場觀眾記錄,決賽更吸引了逾8000名球迷前來觀戰。另外,桌球天王「火箭」奧蘇利雲通過優才計劃來港成為居民,其消息引發了全港的熱烈討論。隨著明年三月「香港格蘭披治世界桌球大獎賽」的舉辦,該賽事的成功也獲得了商業機構的贊助,有助於推動香港的體育產業化發展。
霍啟剛期望政府能對現行的評核機制進行檢視,並繼續支持桌球等被剔除項目的發展。他認為,除了奧運和亞運賽事,其他國際賽如世界錦標賽等同樣值得重視,未來的資助模式應具備更高的彈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體育環境。此外,對於新興運動的發展,香港的資助準則僅依賴獎牌數量的評估已不再足夠,霍啟剛強調需要建立一套清晰的機制,讓市民能夠理解體育資助的用途和意義,確保公帑的使用效益。
在未來的日子裡,香港的精英體育願景依然面臨挑戰,然而,只要各界共同努力,持續進行必要的改革,相信會有更多的運動員能夠在國際舞台上閃耀光芒。